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游戏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付从妍
[导读] 在教学领域,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要求教师挣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付从妍
        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小学校
        摘要:在教学领域,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要求教师挣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游戏化教学正是这一需求下的产物,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本文从游戏化教学含义及其原则入手,探究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游戏化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各阶段、各学科教学均发生极大改变,教学模式出现巨大变革,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为主的模式被打破,学生的主体地位愈发受到重视。而小学教学中的数学课程作为重点科目也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正是教学改革的体现。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思维的滞后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逐渐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教育和教学实践中。然而,在许多学校课程中,小学数学是最基础的课程,与学校课程有着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针对我国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多数学校对数学教学信息化重视不够,教学理念固化落后,更谈不上积极推进教学信息化改革。因此,学校普遍缺乏信息化教学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教学意识【1】。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可以掌握的概念、公式等,用背诵和练习的方式进行,而不注重推理过程及其来源,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学时,教师们都是依据教案进行教学,不会考虑其创新性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也不会结合最新的知识进行讲解。这也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性,还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倦怠心理,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差。
(三)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学生没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大多数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鼓励,导致学生缺乏积极的学习参与。很多老师对认真思考、认真回答问题的孩子的评价是简单的,不能满足孩子对认可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温,而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的缺失直接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2】。
(四)教学模式单一化
        目前我国小学综合素质教育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没有根据每个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人的特点做出具体相应的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与阅读书本有关,与实际的生活情况不符。按照教材中逐字逐句的方式进行讲解,不能很好地使教师和学生深刻地产生积极的课堂学习活动兴趣,甚至使学生感觉教师的课堂学习活动枯燥乏味,无法很好地使全班集中精力,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有所降低,教学的效率低下。

二、游戏化教学含义及其原则
(一)游戏化教学含义
    游戏化教学就是教师在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知识教学与课堂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课前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游戏的设计。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特点,将学生作为学习环节的主体,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激发。该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消化新知,增强对于知识的理解,且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实践经验,培养起协作能力【3】。


(二)游戏化教学原则
1. 明确教学目标
        游戏化教学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于教学目标的明确,游戏化教学绝不是单纯让学生在学习环节玩耍,而是进行新知的吸纳。教师要明白游戏过称中需要学生获得什么、了解什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游戏,利用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2. 选择合适时间
        游戏化教学在知识教授中的使用对于学生积极性的激发有极大作用,但是教师并不能够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模式,要在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时进行游戏环节的穿插,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游戏。一般情况下,在学生对知识点不理解或者学习疲惫时运用游戏教学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另外,教师要注意进行游戏时间的控制【4】。
3. 管好课堂纪律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奇心强、爱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必须将游戏规则和课堂纪律提前告知学生,防止出现吵闹、杂乱的课堂情境。此外,游戏环节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完全自由发挥,教师要扮演好游戏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角色,让学生在游戏中提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知识讲解的深入和高效。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游戏的策略
(一)设计教学目标
        为实现游戏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教师必须在进行游戏筹备时设定教学目标,在游戏中注入知识内容,以此实现教学最终目标。教师要在游戏教学前进行教学定位的明确,明白游戏的目的是以游戏为途径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多余知识点的理解,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而绝不仅是游戏本身。因此,游戏内容的设定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二者必须紧密相连,为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保证。
(二)分配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重难点的趣味讲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抽象的数学教学中将游戏想象力充分发散。因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就要将课程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提炼和分配,依照教学难点进行教学内容和规则的设计,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规划游戏化时间
    课堂时间有限,且有固定教学计划的设定,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进行游戏时间的规划,使其与正常教学时间相适,防止出现因游戏时间过长导致的教学进度迟缓。教师提前进行游戏教学的安排和设定,做好时间规划和内容选择,避免出现课堂的随意混乱。

四、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大改变,这不仅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度发起了挑战,只有师生配合度高才有可能将游戏教学作用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师生相互配合才可以在游戏环节进行新知的学习,挣脱教学模式的束缚,将新课改要求真正落实。教师在其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扮演好自身引导者角色,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推动教学模式的合理化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志强.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实践路径及问题再探析[J/OL].中小学教师培训:1-5[2020-11-03].
[2]王子欧,王森.新时代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和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100-101.
[3]何雪君,李芳.让数学游戏充满数学的思维——棋子游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2020,9(28):111-112+140.
[4]李宗昌.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构建与实施[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6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