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郭丽红
[导读] 尤其当学生步入到初中阶段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郭丽红
        灵石县第二中学 山西 晋中  031300
        摘要:初中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和关键性,一直以来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高度关注,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当学生步入到初中阶段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改革创新,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和成果,为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核心素养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技术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能突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核心素养简化抽象数学知识,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还可以展示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构建高质量、高容量的教学课堂。
1核心素养下培养数学兴趣,保证课堂质量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为了构建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构建,教师需要先构建趣味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才能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情境教学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能启发数学思维,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正数与负数》教学为例,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达生活中的量,这对初中生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扩展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出示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气温零上六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三摄氏度,提问学生如何区分这两个问题,引出正负数的内容,用6℃和-3℃区分。接着提问学生负数的概念,用自己的话说说正数与负数的关系,了解到负数与正数是相反的意义。之后提问学生如果收入25元记做+25,那么指出13记做什么,采用生活化问题加强学生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在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2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高效课堂构建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进度。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为此,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相对自由和轻松的氛围中交流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中,教师要保证各成员学习能力、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学习方法等的不同,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预习和理解全等三角形,探索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确定方法。通过在小组中的学习,学生能互相交流看法。这能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观察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并进行总结。这将更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3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核心素养思想,促进同学们对于知识点掌握与应用
        数学核心素养思想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灵魂所在,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数学教材并提炼出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帮助同学们在掌握数学课本中基础知识点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思想,对知识点能够做到准确地掌握和灵活的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已经掌握或熟练应用的知识点出发,进行新的知识点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去掌握新的知识点。


4展示动态资源,培养数学思想
        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静态的教学形式,采用动态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清楚观察几何图形的特征,解决几何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样,学生既能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也能增强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想。例如,在“显示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相似比概念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对图形进行折叠、剪裁,在动态教学资源中理解相似的意义,体会图形间相似和全等的关系。在这种动态数学资源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动手进行操作,发现知识点中的细节,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
5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不仅对学生掌握数学思想,领悟数学知识有重要促进作用,更对整个自然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虽然很庞大,但是知识层次涉及较浅,因此初中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在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发散思维。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鼓励学生按照严谨的逻辑顺序思考问题,保证清晰的解题思路。其次,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杜绝采用题海战术,而尝试使用举一反三的习题讲解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习题信息。最后,教师不能忽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应适当引入一题多解理念,避免学生在长期练习中丧失思维活性,产生惰性。唯有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6构建和谐关系,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具有引导作用,能保证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组织和管理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效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生活中的不等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牛奶袋上的营养成分表,让学生说说表中≥、≤的含义,再举几个生活中有关不等式的例子。接着出示几个例题,让学生将不等号填入其中,加深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发挥自身的引导指导作用,纠正学生的数学问题,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7注重课堂教学留白,促使学生深入学习
        数学课堂的教学要注意适当“留白”,这既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表现。教师要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意识。在学生没有思路和头绪的时候,教师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想实际生活中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例子,如“4米高的旗杆在地面上的影子为6米,附近一建筑物的影长为24米,那么该建筑物的实际高度是多少?”,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作图过程是否出现相似三角形?”“证明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是什么?”等,将问题留给学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适当的课堂留白能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一步的研究,顺利推进课堂教学进度,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步渗透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助力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涛.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314-315.
[2]兰坤亮.落实培养核心素养要求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探析[J].成才之路,2020(3):30-31.
[3]祁胜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39.
[4]张海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35):91-92.
[5]张世礼.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探析[J].名师在线,2020(11):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