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仁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光彩小学
摘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学数学的抽象性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越来越突出,对于部分不爱思考的学生而言,数学的抽象性往往让他们对数学望而却步,影响了课堂效果的发挥。为此,数学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而设置问题,提供思考的空间,是实现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数学教师要为课堂提供一定的问题教学情境,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提出了基于小学数学的问题情境的多种教学方式,希望可以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课堂灵动
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在逐渐提升,也成为了困扰小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一大因素,这就为当今的数学教师教学带来影响。在此背景下,要想使小学数学教学由低效走向有效,教师就需及时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了解学生学习难度的状况下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小学生很善于观察和总结,也善于在一定的场合进行探索,为此,我想到了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们对数学的了解越来越详细,他们的数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际经历,提出了一些详细的问题情境的构建策略。
一、多媒体背景下的问题情境,提升课堂灵性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当教师讲到一些抽象的知识时,如果脱离了学生的接受范围,势必会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的教学手段创新迎来了机会。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的形式,先给学生呈现具体的图形,然后给学生提出实际的问题。如此,在具体形象的画面支持下,学生们对数学的认知更加全面,自然可以助力高效课堂形成。
比如,以“观察物体”内容的教学为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运用信息技术出示了一张图片,在图片中,一群小朋友在观察一头大象,丽丽说自己看到的是大象的头,周周说自己看到的是的大象的尾巴,双双说自己看到的是大象的侧身。在播放图片后,我给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为:1.你们在这张图中发现了什么规律?2.为什么几个小朋友看到的大象的身体部分不同呢?他们说的对不对?在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结合我的提问进行思考。如此,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快速进入到交流互动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让学生互动的积极性明显提升,还提升了他们的数学基本素养。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动机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很多数学教师也尝试将生活的因素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但是,所起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师虽然在课堂中渗透了生活元素,但是却忘了突出学生的课堂地位。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渗透生活元素,并为学生提出一定的生活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中,从而带动学生的数学研究动力,促进课堂高效形成。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生活化的故事:在一家蛋糕生产厂,一位员工由于过于自信,在生产蛋糕的时候,不按照模具的形状来生产,导致生产出来的蛋糕大小不一,影响了单位的销售额。为此,老板决定,让不同的员工生产不同形状的蛋糕,有生产长方形的有生产正方形的。但是,这个曾经自以为是的员工这次变得小心翼翼了,他不知道什么样的是长方形,什么样的是正方形。在讲完故事后,我让学生帮助这个员工想想办法,于是,学生们想到了制造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具。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刺激下,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再次高涨,他们对相关数学知识的了解更加透彻。
三、创设合作探究的问题情境,加深知识记忆
合作学习也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通过合作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数学教师在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时,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小组划分帮助,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去研究。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他们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比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我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将它们的长度和宽度进行了标识,然后让不同的小组结合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试着计算出两者的面积。我将学生们划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计算其中的一个图形的面积。如此,通过基于合作探究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由以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了主动探究者,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使课堂教学收获了事半功倍之效。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问题教学情境,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动力。唯有在自主的状态下,学生的数学能力才会被激发出来,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靖鸥.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33(09):88-91.
[2]李艾蔓.启思促学习,点拨为高效——略论小学数学的提问教学艺[J].教育现代化,2016,3(38):113-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