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婷婷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山东 滨州 256658
摘要:美术教育是现如今美育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新要去下,美术教学不仅需要保持传统美术教学的教学优势,还要在此基础上将各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在创新美术教育上。以此帮助美术教师革新美术教育观念,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实现美术教育的多元融合,最终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助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学生;教学方式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来越全面化。因此,在中学时期的美术课程教学中,美术教师的基础美术教学也开始逐渐增多市场化的元素渗透,以期在美术教学上激发学生的审美理解力、想象力、实践力等各种美术技能基础。继而驱使学生产生美术学习自主动力,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拓宽美术知识的深化空间。
1.在美术教育中注重实践创新
在中学时期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不能单一注重在有关美术理论教育的基础知识教导。毕竟,美术理论知识虽然是为系统化的美术教育所服务。但是,美术理论知识对于中学时期的学生而言过于枯燥。单纯加重美术理论知识的深层教导,不但不会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使学生排斥美术学习,意识不到美术做为艺术课程与其他主课的实际区别。因此,在中学时期的美术课程教学中,美术教师将美术教学做为最浅层的艺术启蒙教育,着重美术教学的抽象画化感知启发,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空间中自由感受艺术熏陶,才是中学美术教学的关键所在。这样一来,美术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既能减少理论知识教学的无趣感,还可以使美术教育的实践教学更好的渗透在初级美术教学阶段。例如:美术教师在《创新与发展》一课的教学中,将实际的教学重点与作品相结合,让学生欣赏作品《转战陕北》、《群马图》后讲出一些基础的观察点,并能够在理解基础理论点的同时,展开知识消化后的自我练习实践,以此保证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趣味性并存。
2.积极拓宽美术教学的素材范围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此年龄段正处于非常明显的变化成长期。虽然他们大部分都不具备成熟的认知能力,但是,基于年龄段特征,他们却非常愿意接触并接受各种各样的位置新奇事物。并且,对于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强,再加上该阶段的学生的本能模仿心理,学生也愿意在不断的模仿锻炼中提升自身的自我技能,将初级模仿能力不断进阶。因此,在中学时期的美术课程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结合此阶段的学生的成长特征与大致成长步调,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空间的契合扩展,将学生的心理成长变化加以良性利用。这样一来,中学时期的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在适宜学生学习需求的态势中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层教导,还可以配合学生的心理变化,筛选出最得当的流行类美术作品进行穿插教学。既保证学生的美术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又同时注重着美术素养培养的范围拓展,为学生的整体美术学习营造出正向的美术教学氛围。例如:美术教师创设影视剧涉及美术作品的试举例环境,让学生将自己所观看过或者了解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出现的美术作品进行举例,然后教师结合学生发言,挑选出于课程教学相配套的一幅相关作品重点赏析,凝聚学生的听讲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被合理引导。如作品:《星空》。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中学时期的学生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因此,美术教师展开同一化的美术教学时,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采用。
既保证美术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又做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助力学生在统一教学课堂内的个性深化拓展。毕竟,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完全不同与其他学生的自我个性,但是在个性培育的同时,每一个学生对于激励教育的感受都是一样的。美术教师将学生以独立个体看待,又同时巧妙的将个体学生放于集体环境中夸奖表扬,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大增强。例如:一些性格相对外向的学生格外喜欢展示自己,而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内向的性格特征而习惯性掩藏自己。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将这些特点融合利用,无论是外向还是内向都以表扬为中心。而针对外向的学生以其彰显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主要夸奖方向,结合学生的表现互动提问,引导他们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应的,针对内向的学生则是以鼓励发言为主,引导他们将自身在美术世界中的感知与探索以笔触呈现或者语言表达的形式直观展示。如对外向学生xxx使用观察教学法指出其实践构图的光影与构造特色,然后再适宜指导。
4.寻找合适的美术教学主题
中学时期的美术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就需要意识到恰当的美术教学主题对于学生思维养成的正向影响,继而有目的、有规划的寻找并制定一些合适的美术教学主题,来逐步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毕竟,中学时期的学生处在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月多元化、丰富化得教学主题越利于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表现自身,实践自身。例如:美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以“动漫形象的自我形象设计”为主题,引导学生实践学习,不仅可以优先让美术教师以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正确的教师视角示范,为学生提供简易思路,以及具象化的设计成品。还可以通过学生对一些当下流行美术元素的实际了解进行适当的启导运用,让学生在色彩、结构、图片加工等方面都拥有浅层的实践方向。如学生xxx在基础的教导环节之后,展开自身想象到实践的过渡,会使用到一些微博萌宠卡通图案的元素借助,将自身以“小狐狸”的动画形象进行简单的绘制,让创意与美术无形结合。当然,美术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涂鸦填充”主题活动,让学生为美术作品进行上色,主题活动形式不限,重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无形开发。
5.通过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教师转变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之后,除了一些教师主要视角的教学启导外,也可以逐渐增多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先学后教。使学生的美术兴趣被最大化的前置培养,这样展开后续的美术理论教学以及美术实践引导,都可以让学生的美术探究欲被正确的引导并磨炼。例如:在“速写”课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先行将班级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组6人。每组分别拥有美术素养相对较高的学生以及美术素养较差的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实例均衡。然后以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为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如:以班级范围内的实物为主题,小组之间分工合作,确定好小组整体想要针对创作的对应物品。然后小组成员选定不同的观察视角进行同一物品的不同角度观察与创作,彼此之间互动互助,最终在实践过程中结合自身的体验感受将于速写相关的知识点灵活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立意把握不仅清晰明了,还可以在主题突出的实践展示中快速运用已有知识,制定出具体的绘画实践方案。既保证了个人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开拓,又使学生学会了合作协助的综合思维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没有受到过多的教育重视。但是,随着教学理念的逐渐优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对于美术教育的全面教育开始加多关注与了解。尤其是中学时期的美术基础教学,重在通过美术教育熏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个性探索,进而助推美育教育向更综合化的教育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陈文伟.中学美术教育之鉴赏能力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46-147.
[2]马建慧.图形创意思维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164-165.
[3]郭宏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开展[J].艺术评鉴,2019(1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