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杨彩霞
[导读] 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增设德育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拥有高尚的品德,促进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快速融入社会环境,德育教育也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杨彩霞
        (广东省五华县双华镇第一小学 广东  梅州  514400)
        摘 要: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增设德育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拥有高尚的品德,促进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快速融入社会环境,德育教育也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小学是学生提升品德的关键时期,小学班主任就应把握好这样的时机,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环境中,具备科学的分辨能力和健康的心态,从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引言
        班级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空间。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主任应结合小学生年龄天性给其施以正确的教育,否则,学生就会感到人生的迷茫,也不具备是非明辨能力,更不能完全融入社会环境,对现实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也无法施以精准的判别,所以班主任肩负着引领学生品德发展的艰巨任务,应当严于律已,正确引领学生,助力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三观,从而体现思想引领者和行为指导者的职能,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1运用德育激励策略的意义
        良好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快速升级的根本前提,是学生未来茁壮成长拥有美好未来的集中体现。为保证学生接受到全面的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的实行非常必要。合理相应的激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其专注探索知识奥秘的热情,所以德育教育的实行势在必行。激励是较为基本的教育模式,还应当由教师合理相应地运用,保证达成预期的成效。逐步优化升级激励措施,助力德育活动有序实行,逐步发挥本身思想引领者和行为指导者的职能作用,合理相应地运用激励教育能够明显缓解教师工作负担,所以就可以说,激励措施的实行之于德育教育工作来说有着积极影响,小学班主任应予以高度注重,结合实际正确采取激励模式,从而实现符合预期的成效。。
2选用积极的德育激励策略
2.1在活动中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形式了。德育教育同样可以多举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德育的内涵。有效的实践也能激励学生德育的学习。在德育课程中,组织学生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通过角色扮演孩子们能感受德育的内涵,为德育工作的进行铺
平了道路。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陪伴老人,感受那里的氛围。组成志愿者服务小队,从小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质。德育概念比较难理解,孩子们不容易接受,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就懂得了哪些行为是符合德育标准的,哪些是不符合德育标准的。
可以让学生轮流当德育监督员,监管记录其他学生的不良行为。

在此环节中,学生能自然而然的从本身角度进行考虑,从而进一步端正本身言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消除不正确的习惯。借助这种监督员的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达到德育教育理想中的成效。借助多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会在其中掌握基本的品行常识,增进其人生阅历,此即两全其美的教育活动。
2.2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在一个集体中,学生个体的生活环境都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予以层次化教育。对日常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应立即施以一定的奖赏,促进其知晓本身行为的优良,促进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日常表现靠后的学生来说,也不能甘于落后,也不能自卑,所有人都具备显著特长优势或潜能,就是未能被充分发掘。教师应细化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这些表现靠后学生的角度来说,其渴望得到认可,教师应对其施以十足的关注,引导其以阳光姿态确立未来发展路线,教师的殷切期盼之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给予学生十足的信任,促进其积极参与德育活动,总结好与坏、善与恶,结合不同事物相应面对的思想,给学生施以激励性的思想行为引领,保证学生都能够达成预期发展目标,需要结合每个学生客观条件施以层次性教导,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也很适用,借助正确的德育教育就能够助力学生具备端正言行。将树苗进行端正培植,将来都会长成参天大树和栋梁之材。
2.3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小学时期学生渴望爱,渴望被认可,所以在德育教育中,应注重对奖励策略地运用,而惩罚则应体现适度。给学生的奖赏可采取代币策略。比如以符合学生喜好的红色贴花为礼物,待红花攒到指定总量时,可得到一个文具。也可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劳动任务,如有表现好的学生就施以相应的奖赏,比如帮助父母做家务等,表现好并得到奖赏的学生就容易逐步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如有表现不符合德育要求的学生,教师则应施以适度的惩罚。应当在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时,立即施以惩罚,使学生意识到本身哪些行为不对,今后也就能够改掉这样的行为。所以对学生实行的惩罚也应适度,不可太严苛,惩罚频次也应尽量减少,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都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高频次的惩罚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具体惩罚模式也就尽量简化,比如及时提醒,肢体语言表达等。
结语
德育活动的良好实行还应由班主任逐步研讨和创新,小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所以教师就应采取相应的激励策略。助力学生茁壮成长是教育中的核心。应结合学生情况,逐步将策略进行升级,以切合学生茁壮成长的需求。品德是人应具备的素质,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本准则。只有高尚的品德才会满足社会发展趋势。品德低下是人生的败笔。因而,就应当由社会、家、校三方进行协调配合,促进德育活动的良好实行,助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柏丽娴.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读写算. 2020(12)
[2] 韩翠霞.小学班主任在德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研究[J].  家长. 2020(10)
[3] 魏文兰.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  名师在线. 2020(08)
[4] 谢凤梅.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探析[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