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活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张路
[导读] 该篇文章主要围绕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美术教学实效进行阐述,以使同学们逐步发现美术学科的乐趣,提高美术学习积极性。
        张路
        新乡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453100
        摘要:在现代小学美术教学的大环境下,美术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到课堂之中,要对美术核心素养有清楚的认知,然后通过体验合作、鉴赏美育、美术日记和放飞想象等方式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的审美观念,培养其绘画技能,提升其艺术素养。教师应当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使同学们逐步发现美术学习的奥秘,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美术知识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总之,该篇文章主要围绕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美术教学实效进行阐述,以使同学们逐步发现美术学科的乐趣,提高美术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1体验合作,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有着亲身操作或经历的心理体现。”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与生活实际结合到美术创作之中,并为学生创建合适的情境模式,使其能够深入其中。学生还要结合着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和体验,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提高自己学习美术的积极性。[1]例如,教师在对“可爱的动物”进行课堂教学时,便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明确各自的分工,采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对“可爱的动物”的图片进行搜集。之后,各小组再回归到课堂教学之中,小组之间进行图片的交流和共享。接着,各小组可用记忆画的方式对小动物们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便可以对自己的动物图片进行充分的表述和介绍。这样,种类繁多、凶猛可爱的小动物就会出现在学生眼前。不仅如此,这些动物背后的生活习性等也要成为学生讲解的关键内容。在这一学习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快乐的学习氛围,还能够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产生与美术的共鸣,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意识,陶冶其艺术情操。同时,教师还能加强其对生灵的爱护之情,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可交流互动的美术教学情景
        教师应当注重创设可交流互动的美术教学情境,由于小学生比较喜欢交流和讨论。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到可交流讨论的美术教学情境中,可有效激发同学们美术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互动的情境中探索美术知识。这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使他们在情境中更多的与老师同学交流,同时也可培养他们良好的注意力。首先,教师可开展交流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分学习小组,一同探讨美术知识。通过活动可使同学们提高美术学习热情,并在讨论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美术知识,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其次,教师也可在课堂中积极的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可使同学们减少课堂分神的频率,可使同学们更加愿意集中注意力于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有效性。总而言之,教师应当积极创设可交流互动的美术教学情境,使同学们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美术学习乐趣,并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意识。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课时《未来的建筑》,教师首先则可引导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你们想象中未来的建筑是怎么样的?”,从而推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散思维,想象各种具有个性的建筑。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彩笔进行绘画,使同学们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效率。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可交流互动的学习情境,则可使他们逐步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3美术日记,培养绘画技能
        日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感吐露方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每天的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反省,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得到提升。

因此,美术教师也可以采用日记的方式,让学生每天都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找到有关于美的切入点,并加以修饰。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思考水平。[3]例如,许多小学生都会认为一年级的美术其实就是几根线条的罗列,然后再加一些颜色。其实不然,当学生每天完成一篇美术日记之后,他们便可以对每天所看到的、所经历的、有价值的事物进行深入思考和描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便会在思维和绘画技术的双重增进下逐渐完成由直观到抽象的转变。
4放飞想象,提升艺术素养
        不管是诗词还是美术,都会为观众带来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而这种意境正是由作者无穷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想象力较为丰富,天马行空的阶段。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将他们新奇的想法利用起来,让学生的童心展现在美术画作之中,并不断引导他们,提升其艺术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童话城堡”这堂课的教学时,便可以采用想象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城堡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会住着哪些小动物。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游乐园中城堡的图片,让学生回想着自己去玩耍的情境。教师则要在一旁予以夸奖,鼓励他们说出更加新奇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艺术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联想能力还能够得到增强。
5结合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家长也要立足实际,为配合学校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做打算。首先,家长在学校教育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也要对美术基础知识有所学习,不定期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更好地让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术之间的联系;然后,为配合学校的相关教学活动,家长也要耐心辅导学生的美术作业。
6创设酝酿情境,激发学生本真绘画的潜力
        一幅作品需要酝酿、引导、示范、构思,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和孩子在一种融洽的、共同震荡的“课场”中完成。教师、孩子需要共鸣,需要老师变成孩子,孩子变成老师,老师要装不懂,让孩子来教你实施。良好的课堂能让孩子放松,思维得以驰骋。要形成这样的课堂效果,教师须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画什么他们能感兴趣,什么样的造型孩子能入手快,用什么样的涂色方法能出好的效果,同时也能培养自信、果断、细心和持久力。这就是备课时的“酝酿”,酝酿之后要有计划的落实,如何一步一环的展开,让孩子在无形中融入你预设的课场中。我喜欢跟着季节的步伐去思考绘画的主题,结合美术书本的学习要求,但不照搬书上的课例,罗列章节后重点解决一个方面的侧重点,比如是认识色彩为主线的或是手工创意为主线的,那我准备的课例就是围绕其来实施。孩子除了喜欢大型动物狮子、老虎、狐狸、大象、熊猫、狗、猫之外,还喜欢生活中常见的昆虫之类的小玩意 :蝴蝶、各类甲虫、螃蟹、龙虾之类的,每一个物件便是一个故事,一个作画的素材。到了夏天龙虾上市的时候,我常常会和小朋友们来和龙虾约个会,课堂上 :玩龙虾—赏龙虾—评龙虾—老师示范龙虾—龙虾一家的故事—学生创作龙虾—展示龙虾主题作品,环环相扣,创意无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与艺术兴趣进行培养,并提升其美术方面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要坚持做到以上几大方面,从细节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在促进自身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娄竞文.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49.
[2]鄢丽萍.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J].亚太教育,2019(10):114.
[3]刘也.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J].艺术科技,2019,32(03):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