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慧
温州市瓯海区新桥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求学生要有基本的识谱能力,规定了各个学段不同的要求。新课标不仅提出了识谱教学的必要性,还提出了识谱教学要教出新意,要让学生对识谱教学感兴趣。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要求如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学生情感、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挖掘学生音乐表现及创造潜能,使得学生可以运用音乐抒发感情并与他人获得共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对音乐乐谱的探索,来促进小学生音乐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挥;通过乐谱的文化宣扬,增强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感悟,从而使得学生音乐方面的视野得以拓展、提升对音乐品鉴的艺术水平。针对以上新课改的四个教学目标,小学音乐课需要运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目标。
1 在演唱活动中学习识谱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人手一本的音乐教本中每首歌曲都附带使用了歌谱,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 在学习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音乐课中的节奏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进行节奏训练,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学得有趣,易于掌握,效果显著。
1.2 在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识谱
经过欣赏,歌曲已经“整体输入”到学生的脑中。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此时,用母音进行旋律的模唱,即统一学生歌唱的声音,又能更进一步熟悉乐曲。
2 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
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识谱能力。
3 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
3.1 利用器乐吹奏学生喜欢熟悉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从心理学上说,演奏器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在器乐演奏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注意与赞扬。演奏器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3.2 利用器乐巩固所学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新课程中,音乐的演唱逐渐演化为表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歌曲的再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我们在用动作表现、用歌声表现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如用打击乐和吹奏乐器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4 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
4.1 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
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就拿竖笛教学来说,当学生能熟练吹出各音时,我让他们把陌生的谱子进行吹奏。当一个乐句被学生吹奏的很好以后,我就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根据此乐句的节奏吹奏出不同的旋律,然后教师把它出示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演唱,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识谱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2 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
即兴创造是指学生根据当时的感受而产生的一种音乐创造行为,是事先不必做准备的临时创作,它往往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如在教授完竖笛1、2、3、4、5的指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编由这三个音组成的小曲,体裁不限,三拍子、二拍子、四拍子都可以,然后选几首比较好听的小曲,抄到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唱,一定要强调是我们班某某同学作曲的,再让学生用竖笛吹一吹,在兴趣、惊奇的驱动下,使学生不仅对学竖笛产生了信心,对识谱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乐谱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韩颖慧.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09(36).
[2]刘红梅.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的几点体会[J].文教资料,2005(29).
[3]齐明英.浅谈识谱教学的兴趣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02).
[4]缪裴言.中小学识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1989(06).
[5]俞丹男.小学音乐课请把目光投向识谱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