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绘画与日记深度整合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鲍河宁
[导读] 美术教育在于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鲍河宁
         (宁夏固原市实验小学 756000)
        【摘要】 美术教育在于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掌握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绘画活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以培养孩子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学活动。绘画活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表现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  绘画  日记  整合
        用绘画表现生活感受,是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对于人类来说,运用符号的能力是发展的关键。只有符号运用,才能使人离开直接经验的世界,去通过想象建立起新的世界。在以人为本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绘画活动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已是一件不可争的事实。美术教育对于儿童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的积极作用已为现代教育所公认。著名儿童美术教育专家杨景芝教授倡导儿童画日记,其目的在于把画笔还给孩子,日记画是最生动、最活波、最具感染力的绘画形式。把儿童从技法的困扰中解放出来,学会用图像说话,倡导儿童关注生活是为了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向上、向善、向真、向美的精神风貌。儿童通过画日记养成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注意捕捉生活中那些平时视而不见的事物,锻炼他们具有一双敏锐的、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的眼睛,及将事物转化成绘画与语言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表达的能力,这是提高儿童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我校经过六年多的探索实践,将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绘画教学与语文教学中写日记形式充分整合,探索出一定的教学模式,总结出一些经验。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儿童实施美育,塑造儿童健全人格。
        绘画活动是一种需要儿童手、眼、脑并用,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通过美术工具用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综合性活动。在语文教学的日记作文课中,教师也经常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鼓励学生有创新的表达。而绘画是使用美术材料及工具将孩子们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等等用图形绘制出来。两种不同学科的教学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将绘画与日记整合可大大提高儿童的观察力,思维力,语言表达力,审美力,创造力等,而探索绘画与日记整合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养成画日记画记录日常生活的习惯,可以使孩子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是孩子们一笔精神财富,这种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更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重要内容。
        儿童绘画是指在孩童时期,儿童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观察后,通过想象力并经过自由发挥,采用涂鸦或绘制出来的作品。日记画即美术日记,就是鼓励孩子用画画的形式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表现出来,再加上一些想说的语言或是表达画面内容的文字及画的主题、作者和日期。儿童成长日记画也就是用绘画和写日记相结合的形式记录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主要是将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或有一定主题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再背面用文字将画面的内容写出来,达到绘画与写作结合的目的,既培养学生想象力又锻炼写作能力,同时也将画笔还给孩子,鼓励他们充满自信的去通过观察和思考展现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成长日记画是一种很好的积累。不光是孩子今后进行其他美术创作的丰富素材,也是孩子童年缤纷生活的一种有趣记载。
        二、以绘画活动为载体,多种渠道引导儿童表现生活。
        儿童美术教育专家杨景芝教授倡导儿童画日记,其目的在于把画笔还给孩子,日记画是最生动、最活波、最具感染力的绘画形式。把儿童从技法的困扰中解放出来,学会用图像说话。

儿童通过画日记养成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捕捉生活中那些平时视而不见的事物,锻炼学生们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善于分析判断事物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主题或是学生生活、校园里发生的事情的情绪表现等素材,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意愿用绘画语言形式表现。教学中强调学生“画自己想表现的内容,画想象中的事物,画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画面表达,增强绘画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画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鼓励大胆想象,拓宽思路,运用绘画与写日记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于写中画,于画中写,运用美术教学理论,提高学生画写能力。
        三、探索多元化培养儿童创新能力,养成绘画日记的习惯。
        据文献资料了解,绘画日记记录比较早的国家是日本,很多中小学生在接触基础教育时都要有绘画日记这一科目训练,大人也一直保持记绘画日记的习惯。加拿大资深艺术家和教育家鲍勃·斯蒂尔教授出于对儿童绘画意义的深刻认识,开创了“每天画教学法”。倡导把绘画作为一种语言,把绘画作为读与写教育的辅助,成为孩子每日必做的课业,以顺应儿童成长中思维能力、创造力、智力、情感、人格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我校通过六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坚持开展,并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将“日记画”这一儿童易于接受的绘画表达方式与语言连接起来,有效的提高了儿童绘画语言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在多次实践中总结发现:儿童日记画,是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通过绘画把自己所见所闻真实的想法表现出来,是日记画的目的。而日记画与语文中的写日记还有很大区别,日记画不需要严谨的语言文字,不需要高深的绘画技巧,只需将孩童们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用稚嫩的画笔大胆,随意地画出来,孩子们可以画自己眼前的东西,身边的东西,内心世界的东西,可以用具象现实的风格,也可以用抽象的表现形式。在课程中,只限定学生绘画的主题或是关键词,倡导学生将它表现在画纸上。所以,成长日记画具有情感性、创造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特性,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令成人难以想象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绘画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使儿童敢于想象和大胆表现真情实感,用绘画的形式培养儿童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绘画日记可以很好的把自身生活与绘画结合起来。倡导学生养成每天画日记画的习惯,记录自己生活的足迹,成长的轨迹,对学生一生有益。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将绘画和写日记形式进行优化整合,深度融入,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发展学生语文潜能,培养画写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协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出版
2、《开启心灵的钥匙》、《成长心语—少儿原创绘画引导》
        杨景芝 黄欢 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12出版
3.《童话路—绘画作为语言》 【加拿大】 鲍勃·斯蒂尔
梁小燕   2008 出版
4、《“日记画”对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杨丽满 魏静 儿童发展研究 2016年01期
                本文是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课题,《小学美术教育中绘画与日记深度整合方法的实践研究》编号:JXKT-MS-05-026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