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中获得体验 在快乐中获得美感——红鼓教学的艺术魅力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高霞
[导读] 红鼓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特殊因子,雅俗共赏的特殊属性使得其与人民的生活紧紧相连。
        高霞
        凤城市宝山镇中心小学 118123
        摘要:红鼓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特殊因子,雅俗共赏的特殊属性使得其与人民的生活紧紧相连。将红鼓引入到教学当中,是红鼓传承当中的一个重要支点,它将对红鼓的长久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在这一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红鼓展现了巨大的艺术魅力,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无尽的动力。本文就红鼓教学的艺术魅力从知识、技能及情感的维度进行分析,并立于实践提出了红鼓教学中提升其艺术魅力的途径,将为红鼓教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红鼓;教学;魅力
        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凤城市宝塔镇小学的李校长,听到了红鼓,并被这一久违了感觉所触动,在心头萌生了将红鼓引入校园教学的念头。就此,打开了红鼓艺术传承的新篇章。经历了两年的实践,红鼓演奏已成为宝塔镇小学的一面旗帜。在这样的一场教学探索当中,学生们感受到的最大的就是“快乐”,学生在快乐之中获得了体验,在快乐之后收获了美感,并在这份“快乐”的促进下,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校园中,许多生动了实例更是说明,由一鼓所能给人生带来的改变。本文将从艺术魅力的视角,对红鼓展开探索。
        1红鼓教学的艺术魅力
        红鼓是中国鼓的一种样式,主要流传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红鼓为粗腰筒型,通体红色,鼓面由牛皮制成。鼓身常会被绘制上不同的图案,以龙纹居多。演奏时,将红鼓放置在鼓架上,用双槌敲击发出声响[1]。宝山镇小学将红鼓引入校园之后,在传承和创新上下大功夫,通过在服饰、鼓乐及舞蹈动作等多艺术元素的调和,使之不仅成为了学校的一张教育名片,也成为了凤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就教学的视角而言,红鼓所带来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知识的丰富、技能的提升及情感的升华三个层面。首先,就知识而言,学生在接触红鼓之前,对这一古老器乐的认知较为浅显,甚至是有些偏颇。教学中通过对红鼓的历史的溯源及其表演的鉴赏,将使得学生真正地读懂红鼓、理解红鼓。其次,就技能层面而言,多数学生看过红鼓的表演,却未能有过亲身的体验,在学习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用舞蹈化的击打动作来完成对节目的演奏,这极具美感和震撼力的表演将使得学生沉浸其中,陶醉其中。其次,就情感层面而言,学生将透过这一艺术形式来完成对精神内核的主动契合及自身情感的自由宣泄。从儿童成长的特点出发,他们是需要这样的一个“窗口”来实现对自己情感的宣泄和激情的展现,可以说红鼓正好契合了孩子们成长需求,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2]。
        2提升红鼓艺术魅力的实践途径
        1在红鼓的表演当中体会认知的魅力
        红鼓作为中国古老的一种鼓乐形式,其形、其色、其声无不透漏着炽烈的中华文化因子。将红鼓引入校园之后,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了这一传统的器乐,真正地走到了红鼓的面前。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认知,将使得学生对于红鼓有浅显的认知走向真正的热爱。而参与到红鼓的表演之后,在韵律和动作的完美演绎当中,又能够使得学生被其身心所吸引[3]。红鼓的艺术魅力另一重展现是其在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上。艺术教育中,情感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模块。

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体现和情感表现,同时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红鼓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对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实践,来促进学生红鼓的认知,并在心中萌生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鼓乐艺术的热烈情感。铿锵的鼓乐叫醒的不仅是学生的耳朵,也会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释放。
        2在红鼓的欣赏当中感知艺术的魅力
        红鼓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即可等大雅之堂,又可入街头巷尾,是古老的艺术文化样式当中少数地能够实现雅俗共赏的器乐形式。无论是庄重的祭祀,还是节日的娱乐,都离不开红鼓的“支持”。红鼓在千百年的传承当中,形成了与生活所高度契合的文化因子。人们对于红鼓的理解和热爱可以所是与生俱来的,这一有着深刻文化烙印的器乐方式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心态。在红鼓进入校园之后,学生对于鼓乐也开始由天然的喜爱走向了科学的喜欢。他们将在红鼓表演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上获得极大的提升。这对于红鼓的长远发展而言,具有着深远的意义。听众整体水平的提升将给鼓乐的发展带来良性的刺激,将有助于更多优质的作品在服务于听众的过程当中,达成艺术的新高度[4]。
        3在红鼓的创作当中体会艺术的魅力
        红鼓这一古来的艺术形式与中国大多数的民间艺术形式一样,面临着在传承和发展上的一些困局。随着城市文明的兴起,红鼓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文化的衰退有其多方面的因素,但从发展的视野来看,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其一是演奏者人数上的不足,导致红鼓的生命力不足,其二是艺术内涵上单一,于观众层面缺乏深度的吸引力,对于第一种问题而言,可通过学校教育等方式来实现对这古老艺术样式的接续传承。而对于第二种方式而言,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创作来实现鼓乐的曲目、表演方式上求新。可以说创作上的越丰富红鼓的生命力也就越强。教师应在这一过程当中,带着学生们一起创新,通过在击打方式,舞蹈动作上的不断创新,为这一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这必然会让红鼓绽放出新的色彩。
        4结语
        传承千年的红鼓因校园的招手而觅得了新的发展路径。在宝山镇小学师生及当地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古来的艺术形式开始展现出新的姿态。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应对红鼓的魅力有全面的解读,并就此展开艺术教学的实践。可在未来的探索当中,让学生在红鼓的表演当中体会认知的魅力、在红鼓的欣赏当中感知艺术的魅力、在红鼓的创作当中体会艺术的魅力以此来推动红鼓教学实践的深入发展。在这实践的过程当中,不可忘却的是红鼓所带来的快乐,这将是红鼓得到持续发展的重大源泉。
        参考文献:
        [1]杨才裕.在快乐中获得体验 在快乐中获得美感-鼓乐舞结合教学的艺术魅力[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 :31-33.
        [2]柏广芳."动"起来,让开放的课堂活力四射[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3):27.
        [3]建丹丹.鼓乐阵阵启华章——简述中国传统乐器"鼓"[J].青春岁月,2020,(17):44-45.
        [4]王以东.锣鼓声声,再攀鼓乐高峰——中国民族打击乐七十载回望[J].人民音乐,2020,(1):38-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