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步君
温州外国语学校 325000
摘要:随着教育水平的发展,我国的初中科学教育也有了创新。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基于科学、社会与技术发展的学习体验过程。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外,还要挖掘其德育素材,让学生在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中,获得探究能力,塑造科学品质,能够运用科学知识提升自我。本文就线上教学视野下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线上教学;初中科学教学;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引言
随着我国初中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逐步发生变化,初中教学系统也随之改变。在全面发展科学素养过程中,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引起高度重视,它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目标。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形势背景下,教师应该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浓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鼓励学生勤动手、多动脑,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1重要性
在现代化教学发展过程中,核心素养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各地方教育部门及学校都越发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各级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方法,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科学学科为例,对如何在初中科学这一学科的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行探讨和阐述。
2基于线上教学的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2.1结合视频情境,抓住线上教育契机,培养爱国热情
在线上教学视野下,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抓住线上教育契机,利用视频情境进行微课导入,激发学生的线上学习兴趣,强化师生间的沟通。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线上学习的质量,又可以在视频情境导入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以此为前提挖掘资源,德育渗透。这样的课程形式可以是:1.利用线上现有的名师微课堂;2.根据教学进度制作微课;3.学生制作的视频作业等。例如,在线上教学“地形和地形图”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搜集有关地球不同地貌的图片,制作视频,在钉钉群中导入,然后利用线上直播教学与学生讨论人们在不同地貌的地域生活的情况,通过地形图片,引导学生从交通、旅游、特产、气候等角度分析地理知识,这样做抓住了线上教育的契机,能让学生在了解我国地形变化的过程中,领略我国的自然风光,激发爱国热情。同时,为了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渗透德育教学,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地形、地貌,谈一谈自己对家乡的认识。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思想情感,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和眼界
目前,初中科学教学内容,涉及许多的自然资源,包含土地、动物、植物、气候变化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在生活中都会存在,虽然偏远山区的教育条件达不到要求,但是独特的自然条件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在初中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大自然中的资源。例如让同学们观察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说出自己观察到四季变化的不同,让同学们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不同植物的种子对应着不同的植物分类。
通过这些观察,让学生们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引出环保的重要性,在学习“塑料”的知识时,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如水如茶的环保话题,铺满全国各地的塑料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埋入土中的塑料袋不可降解,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因此,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塑料袋使用情况和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制定合理有效方案,解决塑料袋环境污染问题。学生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生活区周围有很多随处可见被丢弃的塑料袋,塑料袋在泥土中也不会被分解,同时在燃烧的时候也会释放出有毒的气体,在这样的前提下,塑料是无法被分解的。保护好环境就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塑料袋的循环利用,或者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对塑料袋的制作原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采取环保型可降解材料制做塑料袋。将教学知识拓展到课外,丰富学生的体验能力,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2.3结合生活实践,拓展线上教学资源,培养生命意识
初中科学新课程理念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用科学知识看世界发展、了解社会变化。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在线上学习期间得到知识、能力和品质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生活实践为辅助,拓展线上教学资源,挖掘德育素材,提高课程教育价值。例如,在线上教学“食物与营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的饮食情况,然后利用互联网手段查询饮食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统计,让学生从生活饮食着手,认识生命,认识食物营养和生命活动。然后,在线上交流中,教师可让学生以“家庭管家”的身份设计一份食谱,并进行介绍;也可以连线家长,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食物,拍照上传至学习交流群。最后,教师应利用多元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自评、互评,再由家长参与评价。考虑到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为做到沟通过程中的有效、尊重、平等、信任,教师可以提供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在线学习态度等,让家长在信息分析的过程中进行客观评价,选出“健康饮食达人”。通过生活实践和线上教学资源的拓展,学生能了解营养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生活习惯,树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观。
2.4引导科学探索,创设真实情境
科学是对生活中的各类科学知识进行总结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的知识中有很多涉及我们的日常生活。教师在教学初中科学的过程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对科学的学习只简单停留在课本上,没有将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显得格外枯燥。即使将这些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他们也不会灵活地运用。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境,或让学生在课外观察和探索科学课本上涉及的内容。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把握、记忆与运用。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是“酸碱的化学反应”。在上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回家将家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带到学校,模拟胃酸过多时吃药的中和反应。通过对真实情境的观察,学生能更直观地看到酸碱反应的效果。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原理:在酸碱电离理论中,酸碱的定义是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叫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物质叫碱;酸碱反应的本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的反应。这样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非常有效。
结语
在教育部门倡导初中科学核心素养的新形势下,改善和完善初中教学现状,增强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的,并积极有效的推进新课程改革。因此,学生应该继续自由探索,增强科学的核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初中科学教学活动中,要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贯穿到每次探索活动和每个教育环节中。不断的完善和改革,使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建华.疫情视角下的初中科学线上教学渗透德育培养策略[J].现代中学教育,2020(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