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娟娣
(温州市瓯海区南仙实验小学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缺乏动手能力,而且在生活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也是过分宠爱,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小学生缺乏劳动意识,怎么样可以在综合实践的活动课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就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探究,这也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方式,选用科学有效的授课形式,在实践课中,让学生培养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去劳动,提高劳动的主动性,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具备应该有的劳动意识。
关键词:综合实践;劳动意识;策略探究
引言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劳动是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话深刻的阐明了劳动与生活的关系。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学习中,学生对于综合实践概念难以理解,这是一个认知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认知中明理,在训练中体验,在实践中强化,由浅入深,知行合一,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结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成立兴趣小组,开发学生对实践的兴趣点,让学生可以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挖掘学生的劳动主动性,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1 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理念
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其实就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来培养学生创新力和主动劳动认知。当具有主动劳动认知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增进学生的自我生活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因为国家的繁荣是通过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建立起来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生活的不易,学好本领,培养更加有用的人才来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明白社会和自身之间的联系。
2 综合实践课程的劳动意识的养成
2.1 在公益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实践远远比单纯讲解理论知识更为重要,想要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只有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增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劳动主题,学生自主选择,或者交替实践,感受不同的劳动工作带来的乐趣。这不仅仅是让学生动手去做,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劳动成果得来的不易,从而加强自我劳动意识,建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课程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体现。
每月学校可以组织《我是劳动小能手》等相关活动,或者在特定的日子中,如植树节,环境保护日,国家节水日等组织相关属性的活动,也可以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如垃圾分类,为贫困地区捐赠衣服书籍,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也可以被这个社会所感知,带给学生劳动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主动劳动意识。
2.2 在家庭互动中增强学生劳动意识
每个家庭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学习生活最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父母要注意不要使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做不喜欢的家务劳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引导,让孩子有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的意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个责任感培养的地方。当孩子主动去劳动时一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父母不要过分溺爱,不敢放手去让孩子做,只有多做,遇到问题多让孩子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够鼓舞孩子更愿意去做劳动。
2.3 在社区活动中加速劳动意识
综合实践课程中社区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体会家庭劳动的快乐后,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与社会接洽,如小区的植物保护牌的制作,给小鸟建一所房子,瓶子的回收等等有趣味感的活动,都可以在生活中加速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知道劳动时多方面的,不只是局限于家庭劳动中。
2.4 在拓展训练中加强劳动意识
现如今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没有见过农作物的生长,没有见过瓜果蔬菜的发芽,所以可以组织学生走进自然,结合学习《我和蔬菜交朋友》的课程,带领学生感受蔬菜的成长,了解水稻是怎样播种,葡萄是长在藤上,动手去采摘,去种树,让学生与大自然更加亲密的接触,体会农民的不易,但是劳动的收获是快乐的,正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5 在劳动分享中优化劳动意识
无论是家庭劳动、社区劳动、公益活动、拓展训练,在劳动后,老师应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谈一谈劳动对于他们来说的意义,体会到的乐趣有哪些,是否遇到困难,怎样去解决等思考,这样有助于增强实践课程中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而享受劳动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例如在日常生活很多学生洗手时不关水龙头,让干净的水流失。在书本上乱画乱扔,图画本没有用完便丢弃了,当你给他讲道理时他并不明白真正的意义,在讲到《我们来造纸》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造纸是需要树木的,纸张的浪费会导致多少树木的砍伐,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浪费是不可取的,老师组织学生去分享生活中发现的点点滴滴的浪费现象,更加能够让学生有节约意识,只有节约才能不辜负劳动所付出的辛苦。
总结语
小学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培养学生的劳动意思需要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去体会,通过生活劳动中去感悟。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并且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有不同层次,建立正确的劳动观,从中体会劳动可以为生活创造更多的惊喜,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热爱劳动。
参考文献:
[1] 陆树平.沃土育奇葩 劳动塑心灵——论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劳动与技术的有效教学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6):85-85.
[2] 何丽梅.问诊综合实践活动缺“疑”少“问”现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问题意识的透视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89-91.
[3] 邵咏梅.基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9):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