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及打工子女在校教育问题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宋秀利 夏长海
[导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迅速的腾飞,因此,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宋秀利  夏长海
        通化市第八中学校,吉林  通化 13400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迅速的腾飞,因此,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在当前的城市中,农民工和打工人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民工和打工人员的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在当前的国家政策中,有许多的为农民工和打工人员制定的相关其子女教育的问题都得到了体现。但是当前在针对于农民工和打工人员子女在校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等待解决。
        关键词:农民工;打工人员;子女在校教育;问题实践;策略研究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农民工及打工人员子女在校教育问题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G5001213】

        前言: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中,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走向了城市发展,虽然这些人群对于城市的建设功不可没,但是随之产生的子女教育问题,更是不可忽视。当前的农民工子女面临的问题要么就是跟随父母变成随迁子女,要么就是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由于接受教育的问题,会造成大量的适应儿童无法在城市中与城市儿童接受平等的教育内容。因此,本文针对于农民工及打工子女在校教育问题进行实践探究。
一、农民工及打工子女在校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的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问题是一个十分探讨的话题,随着城市化进度的不断加快,城市中涌入了大批的农民工人员,为城市的建设不断的添砖加瓦。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随父母来到城市的农村儿童到了适龄年级的教育问题。与城市的学生线比较而言,打工子女由于在学习基础,生活习惯,心理健康方面都还具有一定的问题,因此,针对于打工子女教育出现问题的事例屡见不鲜。
        在城市打工的人员由于自身的工作强度较大,且工作时间无法具有保证,并且,由于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本身就比较低,所以在养育子女时,很难有精力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关注,从而会造成随迁儿童与城市儿童在行为习惯上具有较大的差异。由于农民工群体自身的教育程度就比较低,所以在针对于子女的教育上,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会对于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打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现阶段存在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农民工子女在校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户籍壁垒
    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由于打工人员子女的身份特殊,因此,在户籍上还是在家乡所在地,所以在受教育上,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并且,城市中的学校对于学生的招收上,大多都具有一些户籍限制,无疑是对于农民工及打工子女的接受教育过程上增添了一个巨大的障碍。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会造成一部分打工人员的子女很难入学接受教育。并且,由于长期的错误观念,会造成一些学校在招收学生时,会直接将打工人员的子女拒之门外,招生设定的条条框框使打工人员很难满足要求,顺利的送子女进行学校。而打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不仅是对于教育的不公平,还会对于整个社会的公平性造成恶劣的影响。
(二)公办学校的容纳量有限
    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本就较为紧缺,因此,在针对于一些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型城市而言,会出现许多的民办院校。这是因为公办院校的招生人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实际的教育需求而导致的。由于一些公办学校的容纳量有限,并且对于农民工及打工人员的子女的接受度不高,因此,会造成打工人员的子女更加难以进入公办学校。

但是由于民办学校的收费在住宿等其他方面较高,因此,会出现打工人员无法负担民办学校的开支,所以会造成打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困难的情况出现,因此,打工人员大概率只能选择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将孩子送进去接受教育。
(三)打工子弟学校发展缓慢
    由于公办学校招收人数有限,而民办学校的收费较高,因此,农民工及打工人员的子女通常会首先选择打工子弟学校就读。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民工子弟学校在建设以及资金支持和师资配备上,都还不够完善。由于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财政压力较大,所以对于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也十分有限,因此,会造成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以及监督和管理都还存在较大的漏洞。并且,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配备也十分有限,教育水平以及教学质量较为落后,一直没有较大的发展,因此,会使打工人员的子女在接受教育时,接受到的教育水准较为落后,且教学方式老旧,无法使打工人员子女合理的接收到良好的教育。
(四)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缺失
    在当前的一些城市里的学校招生时,针对于农民工和打工人员的子女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比如在招生时,明确要求学生具有本地城市户口。这些情况都会造成打工人员的子女接受教育时困难重重。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当前城市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保障的制度缺失造成的。由于当前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上缺乏实际的保障制度,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的空白区域,所以使农民工子女在实际的教育状况上,现状十分窘迫。
三、农民工子女在校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状况
    想要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的教育形式,首先,要对于农民工的生活状况进行改善,通过对于农民工及打工人员收入水平的提升,能够使其家庭生活的条件得到改善。从而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具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且,也能够促使农民工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在孩子的教育中。其次,政府和社会要加强对于农民工的思想道德觉悟提升工作的开展,使其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从而能够提升自身素质,更好的对于随迁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并且,要帮助农民工群体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使其能够更加注重孩子的成长教育。最后,要加强对于农民工提升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其能够了解到孩子接受教育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避免一些适龄儿童因为家庭原因对于教育不重视而造成的失学现象。
(二)规范教育管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度,通过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逐步的消除城乡差异,使农民工子女能够进入一些公立学校,享受城市儿童同样的教育内容。其次,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因此,针对于教育的开展也十分困难,教学质量难以保障。针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建立良好的就业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改变教育方案的方式,使农民工子弟针对于转学手续上,能够更加便利,使其在换了环境后,依旧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提高社会认同,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社会层面而言,要杜绝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歧视问题,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农民工子女,消除歧视。通过社会群体的教育活动开展,使人们都能够形成人人平等的观念,并且能够意识到生命部分贵贱的观念。从而建立起平等的价值观,使城市居民能够改变对于农民工子女的看法,使其能够有更好的环境去接受教育。其次,由于农民工在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上都会与城市居民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作为城市居民,要消除误解,给与其基本的尊重,使农民工能够对于辛勤建设的城市具有归属感,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在城市生活中。
结语:
        城市中的农民工及打工人员对于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针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要一视同仁,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只是解决子女的上学问题,还要对于其融入城市环境接受教育的心理进行关注。本文针对于农民工及打工子女在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最大程度的保障农民工子女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加强城市建设,使社会能够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单亚,马悦.论社会组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支持作用[J].河北农机,2020(10):89-90.
[2]杜旻.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压力及群体差异[J].河北学刊,2020,40(05):157-162.
[3]雷万鹏,马丽.转学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20):70-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