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模式下小学保育员的职业构建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赵静晓
[导读] 目前,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推行与落实,除了要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大力提升之外,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赵静晓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渣园乡金庙学校467100
        摘要:目前,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推行与落实,除了要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大力提升之外,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小学保育员在素质教育模式下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较大意义。因此,需采取措施,不断提升小学保育员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保育员;职业构建
        
        为促使素质教育落实效果得到强化,需对小学保育员的职业素养大力提升,促使小学保育员能够依据素质教育目标,积极创新与优化工作策略,将保育员这一岗位职能给充分发挥出来,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保障。
        1 现阶段小学保育员工作中暴露的不足
        1.1 缺乏足够的心理素质
        小学保育活动实施成效直接受到保育员情绪态度的影响,目前小学保育员面临着十分繁杂琐碎的工作任务,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这样部分保育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心理素质,容易有不良情绪出现,甚至会发泄到学生身上,制约到学校保育工作的发展[1]。
        1.2 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
        小学保育员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大意义,保育员只有明确自身职责,方可以更加积极的开展各项工作。但目前部分保育员并不能够准确认知岗位重要性,应付心理较为严重,这样工作成效就大打折扣。责任意识的缺乏,不仅会限制到保育员自身的发展,也会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2 素质教育模式下小学保育员的职业构建策略
        2.1 优化管理理念
        素质教育涵盖的内容较多,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而通过保育工作的科学实施,能够促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顺利实现。因此,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保育工作的必要性,给予必要的重视和引导,促使保育员队伍的思想水平得到提升,能够将自身工作职责切实履行下去。学校要大力培训与教育小学保育员队伍,引导其对工作指南要求、健康教育内容以及其他的专业知识等深入学习,不断反思与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促使小学保育员的整体觉悟水平得到提升[2]。
        2.2 提升业务素养
        小学保育员需对自身的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将《纲要》《规程》中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于日常工作实践中。要对各种新兴教育理念积极学习和研究,对《保育员应知应会》等内容深入掌握[3]。要主动参与学校所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促使个人业务素养得到提升。要积极与其他保育员、教师等进行沟通和交流,借鉴与学习工作经验,不断改进自身工作策略。社会相关主体要充分关注小学保育工作的开展,从资金、政策等诸多角度给予支持和帮助,以便高效实施保育工作。

家长也需要充分尊重保育员队伍,促使保育员的荣誉感得到增强,能够以更加复杂的态度实施各项工作与活动。
        2.3 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
        习惯培养是小学保育员的重要工作职责,小学生身体发育速度较快,若不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会对其身体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而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保育员需长期坚持和引导,要结合实际情况,将作息制度、生活规则等完善构建起来,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约束,促使学生的生活习惯得到形成。通过制度的长期约束,学生能够内化为自觉行动,进而达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
        2.4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保育员承担着服务、教育等多项职能,需要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及时发现和解决。因此,保育员要将与学生交流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以便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了解,及时引导学生处理各种困惑与问题,帮助学生将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给确立起来。小学生一旦有情绪不良或交往困难等问题出现,将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保育员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学生情绪变化的原因深入分析,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要善于运用表扬策略,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积极发掘,促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良好构建。此外,要积极联系任课教师,互相交流工作心得,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进而提升保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5 构建评价机制
        为促使小学保育工作成效得到提升,保育员的责任意识得到增强,需将保育工作评价机制完善构建起来。通过保育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的优良构建,可以对保育员的工作行为有效规范,显著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养。要大力丰富评价内容,将生活管理、配合教学、卫生标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充分涵盖过来,促使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得到保证。要完善评价形式,将保育员自评、领导复评等方式综合运用起来,促使评价的客观性得到增强。同时,为促使保育员能够充分明确工作目标,增强自身工作动力,也可以在“好老师”等评选活动中加入保育员这一群体,这一保育员的工作成就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此外,主管人员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通过与教师、家长的沟通交流,对保育员实际工作情况等深入了解。
        3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推行成效直接受到小学保育员工作水平的影响,因此需通过小学保育员职业构建策略的落实,促使小学保育员整体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保育工作的开展意义,从多个角度着手,不断优化保育员队伍的素养水平。同时,保育员也需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要求科学开展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庆甫.素质教育模式下小学保育员的职业构建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0):123-125.
        [2]任典雅.初探农村小学保育员工作的发展现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9):88-89.
        [3]翟引正.保育员保育管理策略初探[J].新校园,2018,7(13):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