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新课改背景下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陈绍祥
[导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与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有体系的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陈绍祥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古基镇中心小学   553207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与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有体系的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才能抵御住社会上的不良诱惑,从而发展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本文基于关于在新课改背景下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思考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创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思考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渗透给学生,以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并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就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知识的积累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中,才能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使学习与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重视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前准备工作叫备课,现在我们强调是课前教学设计。看似只是两个字的变化,其实是推翻了原来的教学架构,对教学进行重新组装。原先,备课只需要考虑课堂教学流程,以及怎样把思想理念传授给学生。经过几次备课和实践之后,我们就可以套用经验和固有方法。而现在不同,因为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理念,还要同时进行素养建设。需要在课前考虑的东西就比较多,比如,某节课的内容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且这种方法还要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某个(或多个)素养的目标。也就是说,这种教学形式或方法一定是要多效的;再比如,培养学生素养就不能用传授知识的方法,就需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给他们更多体验、探究的空间。那么,课堂学习过程就有一些不可预知性,我们不可能完全预测到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态下会出现什么状况。所以,我们需要多进行一些可能的假设,甚至随时准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这就是我们强调要设计教学,而不是准备教学的原因。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优化
        首先,注重教材知识的把握。《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需仔细研讨教材,尤其是各章节的关系需注重融会贯通,社会教学、家庭教学、课堂教学三者需注重融合,使学生学会理解、应用知识。在教学前,教师需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包括寻找和课程相关的资料,找到生活中有关的例子;在教学时,可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组或集体讨论、情景扮演,引导学生描述自身感受,在教学内容丰富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创造力。其次,注重课外资源的作用发挥。第一,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当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检验,当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的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实际作用时,或者可以在生活当中得以验证,学生才能深刻体会知识中的深意,并实现个人行为的规范。第二,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教学。

与课内知识相比,课外知识通常更加丰富,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收集些政治新闻,或热点资讯,以报纸、网络信息的归类与搜集,并确定主题,共同学习。新形势下,教学并非有固定方法,教学不仅在课堂,教育空间还能拓展至课堂外,在社会上、生活中,处处都有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因此,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领会生活当中可见的教学资源,并依据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想要教好这门课,并让学生学习这门课后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老师就要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老师要先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解《那些说话算数的人》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我们遇到哪些说话算数的人,并举例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开拓思维来思考老师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思考,还能够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在学生分享出自己认为说话算数的人的例子之后,老师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说到却做不到?这样让学生进行思考,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老师也可以询问:那些说话算数的人是不是在你的心中留下了好的印象?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是不是给你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后,明白说话算话是多么重要的道德品质。老师以询问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突破特定的思维和习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通过情境应用,获得情感升华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情感丰富的个体。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历较缺乏,他们的情感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往往是更丰富、更容易调动的。因此,教师要深入地把握和利用这一优势,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地应用各种情境,必要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各个感观,由此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之感。用这种方式来激活他们的内心深处隐藏的品质,产生对心灵和情感的强烈冲击与碰撞,最终来获得情感上的升华,让教学活动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小水滴的诉说》这堂课的时候,教师制作一个以小水滴为第一视角的短视频,将小水滴拟人化,用水滴的身份讲述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比如最开始小水滴是融汇在河流中,但是由于某个小朋友洗完手没有关紧水龙头、用大量的水洗水果等等情境,导致小水滴的朋友们都渐渐离开了它,最后它变成了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跟随水滴的视角进入不同的情境中,感受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第一视角的进入以及从小水滴拥有许多朋友到最后变成一滴眼泪的情境变化,让学生随之产生情感的变化,获得情感上的升华。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谓的教学有效性,是指高质量与高效率的和谐统一。在当下素养教育的目标下,要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教师需要在课前教学设计上多花些心思,需要转换师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角色定位,需要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实践。这些,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玉庆.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蕴含的隐性教育[J].华夏教师,2020(21):52-53.
[2]吴仕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体验导学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47-48.
[3]方方.试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J].品位经典,2020(07):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