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和柳
(武汉市黄陂区第二中学,430346)
摘要:现如今,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十分主要,针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必须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从而对高中学生展开更为有效的历史教育,通过不断教育与渗透,促使高中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当前高中学生历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不足进行分析,并视为切入点,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思路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思路
前言:在高中学生教育活动之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不可撼动,开展历史教育工作,是培养高中学生核心素养、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成绩的重要教育科目之一。但是,就当前的历史教育现状而言,在高中学生历史教育的培养过程当中,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可见,对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思路展开分析,是当前教育从业人员迫在眉睫需要处理的问题。
一、高中学生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现如今,进行历史教育工作时,其方式、方法从整体的角度上来看,与新时代中所要求的实践人才、时代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从教育方式、方法的层面上而言,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教师只是在讲台上通过PPT播放、黑板板书的形式进行说教,让高中学生在书桌前被动抄写PPT与黑板上的知识,导致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没有重视该课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睡觉等不良行为,造成原本非常关键的历史教育课堂,最终变成高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无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以及核心素养,同历史教育的预期目标不相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历史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意义没有深刻的了解,无法高效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也无法将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教育的自主性、热情、听课效率提升。
(二)教学观念过于保守
在上述中提到,现如今,对高中学生开展历史教育的过程当中,方式、方法过于僵化与单一,除了教师没有对教学方法创新有所重视以外,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滞后,可以说,教学观念直接决定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思路,过于落后的观念是导致历史教师缺乏创新水平、创新能力的关键原因之一。
二、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发挥高中生学习自主性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需要将高中生在教育当中的主体性充分进行展现,从高中生终身发展的层面而言,能够让高中生自主去学生十分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高中生,将以往高中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做出转变,促使高中生能够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进而自主的加入至历史学习当中,促使其能够养成核心素养。
例如:在开展《新航路的开辟》一课的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将高中生进行分组,并且要求其对欧洲开辟新航路与郑和下西洋进行讨论与比较,促使高中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了解到郑和下西洋之时,其船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并且是按照军事组织以及海上航行进行编制的,属于当时世界上第一支具有庞大实力的海上机动编队。同时,能够发现美洲新大陆最早的发现者其实是郑和,并不是哥伦布。
通过此种教学方式,不仅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同时也能够让其主动思考,自主地加入到讨论中去,从而将其学习自主性以及历史成绩提升。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设定教学目标,是今后高中历史构建核心素养体系的基础并关键的环节。首先,必须要充分研读高中历史科目中的相关标准性文件,对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理论内涵做出深刻理解,从而将两者相结合。例如:在培养高中生历史唯物史观期间,为了能够将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达成,在对高中各个年级的教学课程展开设计之时,不能只是对历史知识做出笼统的传授,而是应该在其中将唯物史观渗透,对时间维度中的变化做出分析,并且对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做出深入交流,并且深刻研究各国制度形成的原因与形成的影响,对高中生历史素养做出充分培养,同时,对高中生各国历史的纵向对比带来一定的帮助,将其更为正确的唯物史观树立。由此可见,通过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才能够更为合理、科学的设定教学目标,促使能力与知识可以相互结合,将高中生全方面的素养体系构建得以实现。
(三)情感体验的培育
在高中历史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培育情感体验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是利用历史教学实践从而形成的体验,并且将其进行内化,发展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而对高中生的行为做出影响。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将多样化的措施加以运用,从而在价值观中融入情感体验,通过渗透的方式,将其融入至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当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向高中生展开历史真实图片或是历史影片,促使高中生能够将历史意识提高,从而将声情并茂的情感体验创造。另外,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强高中生的情感体验,将高中生核心素养下情感体验的培养综合开展。
(四)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将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水平提升,促使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期间,能够从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将其学习的整体方式、思路做出转变。另外,也能够对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意识的培养做出一定协助。在实践高中历史教学期间,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与学校硬件设施、高中生基础水平相结合,将课堂中传授内容的前后逻辑性作为依据,将高中生历史史料的了解、掌握能力提升,与高中生历史常识进行结合,做出对比与分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高中生创设这样的情境:“为什么拿破仑的侄子可以当上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而袁世凯称帝却频频受阻?”随后,让高中生能够自主的去翻阅相关资料,从而产生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进而促使高中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核心素养的养成,从而提升其历史分析能力以及历史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而言,在基于实践的历史课程背景下,将高中学生历史教育的工作强化已十分关键,必须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采取核心素养体系培养教学策略,能够真正实现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时,能够确保历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进而带来更加高效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新体系——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J]. 胡利利.科教导刊(下旬).2017(05)
[2]关于构建广东特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教材体系的思考[J]. 魏恤民,周朝阳.课程教学研究.?2014(08)
[3]高中历史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蓝海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4]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史料实证”素养[J].江秋霞.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
[5]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J]. 郑传龙,陈炳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1)
作者简介:魏和柳,男,汉,湖北黄陂,高级职称,本科,武汉市黄陂区第二中学,430346,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