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梁实验学校 40003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余映潮老师也说道:朗读是一种生动的富有情韵的课堂活动,也是一种活泼的形式优美的教学手法。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在初一语文新教材的培训当中,谢芳老师也这样说到:朗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略汉语声韵之美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要求在初一阅读教学中高声朗读,只浏览默读不行。
我们也经常用“琅琅的读书声”来形容校园,而校园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我们的阅读教学也是从课堂出发的。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朗读中来,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够得以有效的开展和实施,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保证。所以,我们每一位初中教师在教学之初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调动刚刚进入初一学生的朗读欲望,从朗读开始学习阅读,学会阅读,有效阅读。
第一,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于朗读。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之初,我们不必急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式的阅读,因为这样的阅读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消极心理。而应先着眼于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去朗读文本是至为重要的。刚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表现的积极性和欲望都是极为强烈的,他们都特别想展现出自己的优秀之处,其中朗读就是极为方便、直接、简捷的方式之一。所以在开始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愿意在课堂上高声朗读,忘我地、陶醉地朗读,在朗读中有展现自己优势和个性的机会,让学生喜欢朗读,乐于朗读。这样,在以后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篇篇长短不一的文章、一本本厚薄不同的书籍,才能使学生不产生抵触、厌倦的情绪,而是有兴趣去阅读,乐于阅读。
第二,指导朗读技巧,让学生学会朗读。
朗读,应该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教法之一,在阅读中经常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余映潮老师在《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中说道:“只是单一地让学生‘读’而没有朗读指导的课,也欠缺训练的力度与美感。” 初一《教师教学用书》在第二单元的“教学指导”中也指出:“朗读水平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贴切、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情感,而对文章情感的深层次解读、理解,又能使学生的朗读更加声情并茂。”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虽训练了朗读能力,但他们的朗读水平仍然参差不齐,对于朗读的技巧和方法也不甚了解,且初一的朗读训练目标更是“美读”,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在初一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去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比如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重音的把握、停连等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让学生学会自然流畅、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朗读。
比如初一第一篇课文朱自清先生的《春》,可以试作指导学生这样朗读: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让学生标注出上面的重音,并进行有重音的朗读。
2.在重音朗读的基础上,加点字语气稍微上扬、延长。
3.加上停连,语速稍慢地朗读。
通过上面逐步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并进行相关的朗读练习,既让学生知道了朗读的技巧,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有技巧的朗读效果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第三,培养朗读习惯,让学生自觉朗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意思就是说,只要我们反复朗读,把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文本里的意思就可以慢慢领语到了。而且部编新教材初一第一单元的能力训练点之一就是“训练朗读技能”:第一单元的朗读训练目标是“朗读优美诗文的能力”;第二单元朗读的重点是训练“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从这两个单元的要求当中,我们可以都看到“朗读”在初一入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有机会朗读,把我们的指导方法变成实实在在的朗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朗读,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每一篇课文都须要我们去朗读,在朗读中感知、理解、体会,领悟,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步达到理解作品内容和作者情感,养成朗读的习惯。
四,重视朗读过程,让学生反复朗读。
阅读教学中,阅读的对象是一篇篇的文章,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而我们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要学生读懂文章,可是,初一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限的,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朗读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促情,以读促思”。尤其是要通过朗读教学来实现情感的教育,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逐层递进的一个过程。学生的每一遍朗读,不能是盲目、散漫地朗读,而是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由浅入深地为朗读设计一个或两个目标任务。这样层层推进地进行朗读,就可以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任务引导下有针对性地朗读文本,带着问题思考,从而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不断深入领悟、体验,直到过到朗读前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在这样有层次性的朗读中,学生肯定能保持着较高的朗读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也必定十分活跃。同时,这样的逐层递进式的朗读过程,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自然而然地会在心里认为,老师提出的要求我是能完成的,进而树立起阅读的信心。
如《咏雪》的朗读过程设想:
1.自由小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错读、不漏读,读通、读顺。
2.朗读课文,要求结合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3.请同学们像讲故事一样地朗读课文,要求有讲故事的韵味。
4.深情朗读,要求读出人物的语气,再现故事情景。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从“声”出发,就是要让“读”成为教师阅读教学的出发点,也成为学生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读”为本,从“声”出发,让读书声伴随我们的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和独特作用,真正地让我们的阅读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让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吧,真正地让朗读成为培养初一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