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强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学 江苏 南京 21163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以认字、词并且会运用以及对文章阅读理解的基础技巧为重点,其中还包括简单的写作训练,而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更上一层楼,在知识点数量和难度上都有较大的提升,需要学生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研究和学习,初一学期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生活的学生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顺利进行之后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在初一阶段就做好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工作,帮助学生适应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更快融入到初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文以做好初一语文和小学语文的衔接和过渡工作存在的意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如何有效进行衔接和过渡进行深入探索,探析出几点十分有效的对策,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带领学生做好教学的衔接和过渡。
关键词:初一语文;小学语文;衔接过渡
一、做好初一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与过渡的意义
教学的阶段性决定每一个阶段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尤其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其知识点比较广,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如果每个阶段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感受不到语文的学习乐趣,语文教学也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小学语文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和词语,能够简单运用词语组句,写出简单的作文,其目的在于打好语文知识基础,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多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多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作者的文章探析出背后深藏的思想感情或者人生道理,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运用所学知识点。如果初一语文教师刚开始上课就教授学生关于初中的语文知识,而不引导学生将其与小学语文相联系,那么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学习能力不足,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对知识点把握不全,也不能对每一个知识点完全消化,再加上初中学习强度高于小学,学生的压力会不断增加,最终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对这种情况引起足够重视,并付诸行动进行实践,深入研究小学语文和初一语文教学的不同,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衔接与过渡计划,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一学习生活,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二、做好初一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与过渡的对策
1、深入研究语文教学大纲,做好衔接过渡准备工作
要做好初一语文和小学语文的衔接和过渡工作,教师就要首先深入研究小学和初中语文大纲,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以此为理论依据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初一语文教师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可以先列出语文教学大纲,之后对该堂课所要教授的课文进行通读,掌握整体教学方向,根据教学大纲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框架,列出其中与小学语文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在之后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依据开展教学,学生也可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对知识点具备更深的把握,并在课堂上更加专注和认真。在当今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中,从总体角度考虑了其设计内容,并且其知识要点相互联系,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有必要向初中生讲解我国语文发展的阶段,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以及口头交流技巧。
比如,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关于济南冬天的视频或插图,并要求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对这段视频或插图的想法,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冬天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联想到小学生活,还可以发展他们的口头交流技巧,锻炼勇气,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语文教师还可以每天为他们安排一首诗,让他们自己记住这首诗,并了解这首诗的主要思想,如果有无法理解的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询问同学或者语文教师。长此以往,学生将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将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于初中学生,老师应在上课前向学生解释学习的总体内容,并为学生绘制知识结构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初中学校语言知识。同时,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了解并掌握相关学情,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和初中的语言水平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对语言的反应在心中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小学,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活跃,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新事物也会产生好奇心,并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但与之不同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因此他们的思维有点反叛,他们也会反感学习语文,甚至与他们的教师和家长产生矛盾。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教师应该动员自己的课堂活动,并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热情。教师在教学时应努力使抽象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完成从小学到初中语文学习的过渡。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猫》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和学生聊天,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小猫,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小猫的视频,可以包括小猫的品种、生活习性、寿命等,之后将导入这篇课文,学生就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给予必要学习指导
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做好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等。在课堂上,语文老师还要让学生们独自读课文,之后首先自己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等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大概方向,教师就可以进行教学,就学生的思考给予恰当的学习指导,从而更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前了解关于《世说新语》的作者、创作背景、大概内容等,之后自己先通读课文,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把握课文的大概意思,在教师讲解之后就可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语:综上所述,初一语文和小学语文进行衔接和过渡的必要性在于学生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再加上他们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对于陌生环境不会马上就适应,而是需要教师慢慢引导,给予一定的适应时间和空间,再加上初一语文知识相比于小学语文知识难度上升,知识量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就会导致初一语文教学的开展有难度,教师也不会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初一语文和小学语文的衔接和过渡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从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予以必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基础,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炳澎.如何做好初一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与过渡分析[J].读天下(综合),2020,(010):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