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洋
河南省新徽实验学校
摘要: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教学技能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教师掌握良好的课堂导入技能,不仅能促进自身专业的全面发展,而且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本研究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出发,揭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现实状况,总结出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在操作流程、师生互动、反馈效果和人文性方面存在着相关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课堂导入技能
一、引言
语文教学是一门瑰丽的艺术,而课堂导入环节则是课堂教学艺术开展的首要环节。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富有启发性的课堂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须掌握良好的课堂导入技能,在课堂伊始就能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投入到新知识的热烈探求中去。课堂导入技能作为课堂教学技能中的重要一环,是教师应该了解和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然而,众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鉴于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深入系统的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堂导入技能
“技能”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查到的释义为“技艺才能”,是指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导入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矗立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时,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
(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能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进入正题之前,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语文学科特色,教师有目的地运用已掌握的语文学科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导入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引导学生,及时进入课题,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技能。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过长或者过短
想要将课堂导入的效果发挥出来,并不是随意进行的,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教学来看,往往存在两种极端现象:第一,课堂导入时间过短,即有些老师善于利用几句话带过,凸显出了较强的画蛇添足特点,难以达到有效的激趣目的;第二,课堂导入过程,即设计的导入内容过长,使得学生难以明确此新课学习的重难点在哪里,需要去探究哪些知识。因此,此两种极端都难以将课堂导入的优势发挥出来。
(二)课堂导入无趣,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尤为爱动,并且精力难以持久。但从目前较多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堂导入来看,常设计的非常呆板、无趣,使学生不愿意参与到课堂导入学习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故事、音乐、视频等内容较为感兴趣,与之相反的课堂导入自然无法发挥导入教学的效果。还有些老师为了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常会出现忽视导入的情况,直接进行平铺直述的教学,但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绪往往还停留在课间的玩闹中,无法回过神来。因此,新时期的课堂导入老师需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既能顺利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到新课中,又可以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感兴趣,产生探究欲望,可以说有一箭双雕之效。
(三)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中缺乏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从而影响教师课堂导入的质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和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笔者在教育实习中发现,多数语文教师在导入过程中,课堂气氛是压抑的,教师无论是跟学生进行语言互动还是行为互动,或是评价、表扬、鼓励和赞赏等情感互动,都比较少。课堂中缺乏师生互动,导致小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注意力不能长久地集中在导入内容上。语文教师在导入过程中迫于课时的压力,在导入环节就直接把大量知识灌输给学生,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所以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四)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中人文性知识匮乏
语文是一门散发着人文气息的学科,但根据访谈和教育实习的听课实践,发现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缺乏人文方面的表现力,而且有些教师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片面。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语文学科,人文学内涵丰富。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应将语文学科“人”和“情”的特征结合起来。
四、小学语文教师提升课堂导入技能的对策
(一)合理运用问题导入法
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所以可以运用问题导入法来教学,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心理。以层层递进的设疑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能一步步带领学生走入到小蝌蚪的世界中。学习新课初,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然后将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写于板书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这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导入方式,只要合理运用,必然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合理运用故事导入方式
故事是儿童时期孩子的最爱,也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于每个故事都充满好奇与期待。实际导入教学过程中,可以巧抓住学生此特点来设置故事导入情节,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不断感受到快乐,快速进入到应有的学习状态中。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时,在课堂导入前老师要对学生的寓言故事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导入时让学生进行寓言故事接龙,以此种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寓言故事产生探究兴趣,相信这样的导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升导入的反馈效果
问答式反馈是语文教师课堂导入中最常见的口头反馈形式。教师通过提问,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的教学反馈。如:窦桂梅老师在《晏子使楚》一课的导入中,教师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要叫晏婴为晏子呢?”然后由同学依次来回答,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了反馈信息,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清楚了“子”字的由来。窦老师通过学生的口头反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相应的调整导入中的互动提问。
(四)体现人文性的导入
语文教师的课堂导入中需要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行,构建学生的德育结构。如:教师可以在导入中加入坚强意志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窦桂梅老师在导入《落叶》一课时,在课堂伊始她送给学生两句话,分别是“我很棒”和“你真的很棒”,给予学生们鼓励,并教导学生鼓励他人;然后展示香山红叶图,与学生一起吟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诗句,把学生带入到一副江山如画的美景中;最后及时的进入课题。窦老师运用香山红叶图导入新课,这幅图不仅向学生展示了香山的美丽风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参考文献
[1]李因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华少年,2019(8).
[2]姚玄丽.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5):313.
[3]陈家脸.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000(011):132.
[4]吴文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小学时代,2018,000(004):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