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漆伟
[导读] 如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给我们师生带来了很多的惊喜。
        漆伟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小学 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如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给我们师生带来了很多的惊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大家都知道,强大的实践性、丰富的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因此,这门课程当然不能以传统腐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经过新课改老师们的努力,大家总结出了一种名为“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既提供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又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在盛行,在教学过程中,它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所以深得师生的喜欢。在实践中,我们尝到了很多甜头:
        一、带着“任务”上路 ——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节课的内容是讲Powerpoint中的剪贴画、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使用,首先,教师通过传奇2000(网络教学软件)先演示一张做好的贺卡给全班同学。同学们看到这张精美的贺卡,头脑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再分析这张贺卡的结构,哪部分是剪贴画,哪部分是文本框或自选图形,哪些地方各部分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哪些地方各部分不能相互替代等等。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对剪贴画、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讲如何插入、修饰美化各部分等具体操作方法,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学得牢。再加上教师备课时教师事先做过一遍,对学生可能出错或易混淆的地方容易把握。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顺序,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
        二、带着“任务”上路 —— 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
    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情绪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每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在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有的则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指导。这样的教学,完全打破了“教师一言谈”的局面,同时由于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具体操作,很多功能不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中动画的制作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给大家出个谜语,“一个小小游泳家, 说起话来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大了有脚没尾巴。”孩子们肯定会说出谜底,这不就是一只青蛙吗!这时,教师就用课件展示出自己制作的一只会跳动的青蛙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这时老师接着创设情境,“我是一只青蛙大王,因为我跳得最活跃!谁都没有我厉害!如果有谁比我强,我就主动把‘王位’拱手相让!”这时,学生好强的性格特征会强烈要求他们参加到活动中来,在不知不觉中,一个“制作一只跳动的青蛙”的任务便发布了,学生在这个任务的驱动下,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思考,同学之间的交流,完成这一动画的制作,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这个动画的制作的过程中来。
        三、带着“任务”上路 —— 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这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即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样就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低年级学生在利用绘画工具画画时,他们想要画出更多更流畅的线条,就会主动思考能否利用其他的绘画工具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使绘画达到更好的效果。高年级学生在制作贺卡时,不满足于一张静态的贺卡,希望能够有动画效果,还能够有声音效果,这时,学生就会求助于老师,在教师的指导下,使自己的贺卡做得更为漂亮,同时也学到了其它方面的一些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
        四、带着“任务”上路 —— 使学生灵活应变掌握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掌握方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上《遨游英特网》这节课上,教师没有限定上网搜索的内容,让学生有选择性地确定自己想要搜索的主题,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根据自己平时所学,通过各种方式来达到灵活搜索的目的,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创新留有充分的余地。同样,还是在上《制作祝福贺卡》这课时,我也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的形式,布置学生自主制作祝福贺卡,从学生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没有雷同的作品中,反映出学生不但掌握了教师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细节上还能举一反三、灵活变化、自由发挥。真正实现教师“授人以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教学目标。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将激发出更多更新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对于任务教学的研究我们还处在试验阶段,教学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我们也会发现新的方法来解决它。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探讨[J].李飞.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3)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张奎斗.华夏教师.20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