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潘敏华
[导读] 语言是人类沟通地纽带,人类通过思维方式进行语言称述,但这并不是人类独有地技能,有些动物也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交流,所以交流就成了生物本身技能。
        潘敏华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宫前小学 福建 漳州 363403
        摘要:语言是人类沟通地纽带,人类通过思维方式进行语言称述,但这并不是人类独有地技能,有些动物也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交流,所以交流就成了生物本身技能。从人类幼儿时期开始就要学习语言,同时语言也是人类表达喜怒哀乐地重要工具,人类对某件事物地理解或是看法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表达出来,语言是人类表达这些地重要方法之一,人类是世界地主宰,不论是在世界那个地方,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语言交流地存在。并且每个地方地都有每个地方地语中,那么如何与国外地语中交流就成了问题,不过人类找到了与国外人进行交流地方法,通过对国外人词语地解读进行语句上地理解进行交流,这种方式完全拉近了世界各国之间地距离,与世界交流中人类找到了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英语是世界交楼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联系世界各国的重要课程。当然,随着我国的发展,我国语言也会成为世界语种的一员,国语是我国经过五千年历史演变而来的产物,这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语言文字历史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资本。有些外国有人为学中文,专门来到我国进行进一步学习,这对我国语言文化来讲完全是另外一种证明方式。所以,外国有人都在学习我国语言,那么我们国人也应该学好自己的母语。语文课程是我们学习国语的最好途径,也是我们学好国语的最好途径。从我们在幼儿园时开始,就要学习语文课程,一直到大学我们都还在学习语文国学课程,这无疑于是对我国语言文化的传承。小学语文是我们学习语文课程的关键,同时我们学习语言的基础,小学语文如果未打好基础,对未来的语言学习有很大阻碍,所以如何给小学生打好基础就成了问题。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成了语文课程教师必须要做好准备,如何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又如何利用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课程素养就成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语文素养
        引言:教学资源不论对哪门课程来讲都极其重要,有好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质量来讲无疑是一种高质量的提升,整合好教学资料是教师应该做好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师应该组成课程资源的整理,创设课程的重要学习环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进行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积累,从而达到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进步,同时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专业素养,还能满足时代变化的重要需求。不仅仅是攥写教材的作者面临教学资源的问题,就连教师们都需要对教学资源的把握,并且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把握是极难的,怎么去把握资源或是去寻找教学资源就成了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同时这两问题也是教师该关注的重点课程,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做一讨论。
        一、语文资源挖掘的方法
1、自然资源的挖掘
        大自然是语文取之不尽的源泉。对于农村学校来讲,大自然语文资源是很多的,在他们的眼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和精彩纷呈的歌舞,但他们却拥有一个比城市学生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哪里有高山、有流水、有花草树木、有虫鱼鸟兽,那是自然的天籁,有着无穷的奥秘。这个丰富的无与伦比的大自然,不仅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供我们使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

例如安康古城,在全国南北交汇之地,历史文化悠久,山清水秀,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十分丰富,香溪洞、南宫山、擂鼓台等自然景观,教师带学生去亲近、去体会在碧水蓝天、千亩林园,在百鸟争鸣的音韵里,去管擦和去感悟,他们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发现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如进行“感受自然”、“我爱我家”、“寻觅春天的踪迹”等综合性学习。那些农村学校,还可凭借优势,因势利导,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带学生到田间地头去尽情寻觅春天的踪迹,欣赏话田埂上刚钻出的小花、树枝上的新芽,山坡上星星点的小花,湿润的泥土和微微的封,这样一下就调通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情不自禁融到活动中去。
        2、社会资源的挖掘
        每个人不能独立与社会,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式的书呆子,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培养学生民主、合作、竞争、进去等现代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以此为资源让学生到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如:在开展“关注我们社区”这一综合性学习时,刚好社区式人群集中的地方,学校正好可以组织“学雷锋”活动,于是就组织学生到社区打扫卫生、看望孤寡老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例如有些农村小镇属于经济强镇,有几家矿产企业,于是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企业,走访乡镇有关领导,进行调查访问,学生了解家乡,萌发他们“长大后我一定要建设好家乡”的理想。又如何开展“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走向社会,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戏曲艺术魅力,让学生对祖国民族艺术产生更深切的感情。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理念,醋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二、结合实际生活创建人文资源挖掘
        人文资源是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和各种广告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人文资源。有些地方经济相对落后,学生也不像城里少年那样拥有优于的物质生活,去学跳舞,去逛公园,虽然那些地方学生没有这样丰富斑斓的生活画面,但是他们却拥有同样的生活感受。在他们的生活里,有勤劳无怨言的父母,有淳朴善良的邻居,有天真无邪的朋友,更有与父母一道走向田间那种沉甸甸的生活感受,又从老师手中结果破旧课外书籍的那份欣喜,那些地方的学生生活式丰富的,生活的感悟也同样式厚实的。
        结束语:语文学习中,综合性学习是比较重要的,学习课堂应该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应该与传统课程完全不一样,它需要教师花更多时间来准备,需要学生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门课达到中和学习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让语文学习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向社会,从而达到综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创新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在歌唱和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体会[J].陈红.科教导刊(下旬).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