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课堂中的传统美德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刘慧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七年级历史课堂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展开探讨。
        刘慧
        长沙市岳麓区莲花实验中学 湖南 长沙 410207
        摘要:历史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同之处,历史这门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重点学习我国几千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而这些历史事件中,也不断表现出革命前辈的伟大革命精神,而这些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成为我国传统美德。因此,在初中七年级历史课堂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是我国历史这门学科重要特点。而在初中七年级历史课堂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本质上就是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七年级历史课堂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传统美德;渗透
        引言:我国自古以来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等称号闻名世界,在几千年来的发展历史当中,你也不断传承和积淀着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这些传统美德的发源时间就是我国历史发展史上革命前辈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这些品质的表现和传承。
        一、传统美德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不仅是我国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对历史学科的具体要求,更是我国贯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德育,体育,劳育等方面的重要措施。学生学习初中历史可以更好地学习中国几千年来发展历史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顽强奋斗的精神,而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革命前辈所呈现的革命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培养我国当今时代所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初中历史教学传统美德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其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初中生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因此,对于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我国当今时代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但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方式,所以我国当今社会道德存在的方面也有着复杂的特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境界,而学生时期正是学生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于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熏陶,是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刻。而初中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我国发展的艰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有了强大的动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三、初中传统关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当今时代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青少年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繁荣时期,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人和事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着一些思想道德高尚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更有一些不利的发展因素影响着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之下,我国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占据着学生学习的重大比重,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品质是传统教育事业下的弊端。而在时代不断的发展之下,我国不仅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使我国当今新课标改革下历史学科的要求。
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同时模仿能力也极强。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对学生不加以引导,则容易被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所荼毒,进而养成一种消极的生活习惯。同时,在我国当今的时代发展中。

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的溺爱情况较为严重,各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也是我国当今青少年传统美德丧失的主要原因。
        四、初中历史教学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1、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较强的向师性,在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会根据教师的行为来进行模仿。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会不自觉地将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思维方式向学生传授出来。而大部分教师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之下,思想较为老旧,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
我国新课标课程不断改革,对于不同科目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而历史这门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民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相结合是我国当前历史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而在初中阶段,正是由于学生身心特点规律的影响,在教师自身整体素质方面,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养,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具体的传授传统美德。
2、深度挖掘历史教材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具体的学习中,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在实际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一些个性鲜明的学生。这类个性鲜明的学生通常让老师感到非常的头疼,这时候就要求教师拥有强大的耐心,通过对学生自身特点的充分了解,以及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选择具有特殊性的教学方法。而初中历史知识中也蕴含着极强的传统美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深度挖掘历史教材,通过对一些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进行具体的阐述,同时对一些历史上的人物的特点和精神进行详细的说明。这样就是通过教材中的知识和实例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熏陶。例如,在洋务运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洋务运动先进人物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为祖国做贡献。
3、采取合适的手段与方法
①史论结合,触动学生的心弦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启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某一个难点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而学生在受到教师的启发之后,则会茅塞顿开。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思考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某一个历史事件的讲解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一些思想较为活跃的同学会提出一些问题和质疑,而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②品评历史人物
在进行完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讲解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在学生可以深度理解、感悟这一人物事件时,品评此历史人物,让学生判断分析历史人物所具有精神品质,对他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道德修养。例如,在学习抗美援朝时,教师可以列举出黄继光等多位英勇就义的英雄,让学生感受舍己为人的民族情结与爱国精神。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不仅是我国新课标改革对历史科目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当今时代对青少年的要求。青少年要不断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担起作为当今时代下青少年的责任,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艳秀.巧用历史题材  传承中华美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No.1108,54+75.
[2]孙晓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的培养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2018.
[3]余文好.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化关系的历史论争及启示——以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为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v.34;No.142,64-68.
[4]秦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探究[C].云南师范大学,2016.
[5]陈小莲.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N].钦州日报,2011-07-20.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