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
安徽省和县第一中学 安徽省和县 2382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积极探索和研究这一阅读教学方式,合理组织与选择教学内容,构建高质量的非连续文本群文阅读模式,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
引言
非连续文本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强化应用,实现语文效用与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在强化学生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所以,对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的强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发展意义。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简述
在国际PL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中首次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它的提出是相对“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教师利用PLSA对学生阅读表现评估,基于文本格式方向进行界定分类,主要由段落与句子构成了这种文本,并能构建更大的结构,如整本书与篇章。其主要包括小说、故事、散文和新闻报道等,非连续文本多通过地图、图表、数据、计划等形式呈现出来,它的特征是内容简明、概括性强、直观性突出、涵盖大量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与非连续文本的关系十分密切,它能有效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节奏,是人们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及能力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锻炼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及能力,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会涉及多类型的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便是其中一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及其能力的平衡发展与进步。可以说,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推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比较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但很多教师仍然习惯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质疑,要么不予回应,要么敷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式的运用能让教师有机会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课外素材,科学布置阅读任务,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并在探究中不断提高知识领悟能力,掌握语文学习规律,能有效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辅助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
非连续性文本包括图表、图解文字、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不同形式的内容,这些内容很多时候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新买的商品中会附带商品说明书,购买的新书需要借助目录快速理出其主要内容等。由此可以看出,非连续性文本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种文本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培养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素养及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三、高中语文教学非连续性文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开展,其中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至关重要,不仅会影响到阅读教学开展效果,并关乎到学生自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强化。所以,可以结合以下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一是重视对语文教材中素材的收集。教师必须站在语文知识教学的立场,对教材中存在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充分挖掘,以此丰富非连续性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保障其高中阅读教学顺利开展。
而针对教材中存在的非连续性文本,除教材插图资源之外,还包括综合性学习资料,通过对语文教材中阅读、口语以及写作板块中存在的非连续性资源,帮助学生不断强化非连续阅读能力;二是重视对课外素材的收集。通过对课外非连续性阅读材料的不断收集,丰富非连续阅读教学课堂内容,并帮助学生不断拓展视野,让学生学会对非连续文本内容的融汇贯通。
(二)、走进生活,融入课堂
阅读和品味生活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关键所在。从日常生活来看,“非连续性文本”资源随处可见。在生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做有“心”人。首先,留意社会焦点和时事新闻。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关注身边人与事,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及时事新闻,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介绍和海报宣传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话语进行总结。其次,收集旅游导图和宣传册,将其作为“非连续性文本”文本阅读授课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阅读,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旅游宣传册为研究材料,写一篇游记或说明文,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实践能力。最后,将学校内部文宣、公开校务栏、文化长廊等多样化材料“库”作为教学资料。图表类文本以数据为重要构成部分,调查对象的属性可以被直观地呈现出来,能够有效地反映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内融入学生生活中的点滴信息,引导他们通过条文、图表获取相关信息,进而达到处理、评价、判断信息的目的,然后在具体生活中内化课堂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注重学生信息分析与提取能力强化
非连续性阅读教学中,针对文本信息的分析和提取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提升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内化效果的核心所在。所以,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学生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的不断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对具体情况的掌握,引导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中关键信息的掌握,通过对文本关键字词的掌握,实现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深入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以下方面进行学生非连续性阅读能力的强化: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文本信息理解能力进行强化;二是注重对学生文本信息提取能力进行不断提升;三是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文本评价能力。例如,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中表格、标题以及图片的关注,然后将其所体现出的内容进行有效概括,再结合学生自身理解与文本内容的融合,实现学生对文本信息内容进行全面掌握,并开展高质量的文本分析与整理。另外,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逻辑能力,促使学生在具体信息分析整理过程中,由以往的无需转化转变为层次化、顺序化转化整理,以期学生能够逐渐对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进行研究。此外,当前微博、抖音、知乎等平台成为学生进行“掌上阅读”的主要形式。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对上述形式的应用,将非连续性文本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进而通过学生经验与语言组织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文本信息把握程度的不断提升,促使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体验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十分重要。高中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应明白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需要教会学生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教师应积极采取阅读策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丁万锐.浅谈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整合策略[J].教育革新,2019(11):29.
[2]林丽娟.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53-54.
[3]陈菲.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07):86-87.
[4]王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5]李佛海.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本文系 安徽省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专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非连续性文本的群文阅读实证性研究》(课题批准号:MZJ1904)
【作者简介】姓名:何玲 女 汉族 1986年1月。 籍贯:安徽省、和县。 学历:大学本科。 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教师,高中语文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