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崔春丽
[导读] 中国传统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崔春丽
        招远市泉山学校 265400
        摘要:中国传统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启迪学生的思维,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诵读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校要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教师便能创新经典诵读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全面推进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探究
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本就是历代不断发展中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而经典诵读则是围绕着传统文化而展开的一系列学习活动,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价值与可行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夯实小学生文化基础,教师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期间,一定要意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注重内容、价值以及形式等多方面的内化,有层次、合理地展开经典诵读活动,这样才能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诵读习惯的同时,发展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
        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教师对待经典诵读已经有了充分的重视,每天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但是很多教师对于经典诵读的认知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认为经典诵读就是让学生透彻地理解经典文学的内涵。因此,很多教师在开展经典诵读时,都会带领学生进行经典文学的剖析,却忽略了学生对诵读内容的整体理解,这样的现象就会导致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受到局限,无法进一步实现经典诵读的价值。还有一部分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进行诵读教学,这种单一的诵读方式无法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与积极性,很容易让学生对诵读产生惰性心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经典诵读质量,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一定要对经典诵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知,让诵读与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经典诵读的乐趣,并从经典诵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与学习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教学价值。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必要性
        (一)推动我国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学科之一,在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全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获得为教学的展开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效果。在课堂中借由各种传统文化内容,充分发挥其魅力,并通过生动的课堂使部分晦涩难懂的经典之作重新回到学生的视野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从而间接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
        (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格
        传统文化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气度和风骨,需要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去传承和发展。名著经典包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爱国情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思乡情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人生哲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探究
        (一)在情境之中帮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要想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之中,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期间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进行经典诵读,这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更好地感知到诵读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与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价值观。相较于其他教学手段而言,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头脑中的丰富想象,同时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到经典诵读中的积极性,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大声诵读与想象中更好地理解作品深意和思想,同时还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得以提升。
        (二)重视诵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背诵和记忆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正确的诵读方法达到良好的经典诵读效果,同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探寻最佳的记忆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诵读经典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分组诵读或者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感受诵读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达到与诗中感情相交融的地步。经典诵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体会其中的抑扬顿挫,使学生陶醉其中。另外,教师也可以把同类的诗词放在一起。比如,描写春景的诗:杜甫的《绝句》、王维的《鸟鸣涧》、贺知章的《咏柳》、杜牧的《清明》等。正确的诵读方法,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经典诵读的兴趣
        小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学习意识相对也比较薄弱。要想让他们始终都以积极的状态参与经典诵读学习,教师在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时,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一些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与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他们参与经典诵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为了缓解枯燥的诵读氛围,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比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多元化的诵读教学引导,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优质的诵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参与诵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进一步保证学生诵读学习状态与质量的目的,进而加快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四)逐步转变教学理念,增强传统教育意识
        要想进一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教师自身转变教学理念,对传统文化抱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自然地展开。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合理选择经典诵读内容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和年龄差异,以及成长环境不同,他们的思维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在选择诵读的经典内容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给他们提供适合的诵读内容。另外,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考虑到他们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能够享受经典学习的乐趣,并逐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底蕴,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仅要及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还需要提高对经典诵读的重视,在反复诵读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了解,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中所存在的价值理念形成良好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优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海红.经典诵读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45-654.
[2]方成弟.试论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9(86):35-36.
[3]刘鑫.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86):41-42.
[4]张金娥.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33):101.
[5]刘非非.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0):254+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