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前实践中的STSE资源开发与利用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3期   作者:王慧君
[导读] 当前的中考改革是为了改变以所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王慧君
        太原市育英中学 山西省 太原市 030009
        摘要:当前的中考改革是为了改变以所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指导在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扭转唯分数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育人导向,引导社会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关键词:初中物理;STSE资源开发利用;策略方法
        一、研究背景
        1.近年来,中考物理试题的改革及命题的着力点与以往有较大变化。到今年已经形成“一核、六维、四手段”的命题改革理论框架。这一试题的命制,要求学生能进行知识整合,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通过创设物理任务情境进行解决,即STSE情境的设置。
        2.“STSE”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中考试题的物理命题越来越凸显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固定模式,呈现不确定性结构。这种命题的变化使老师们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把教学重心放在猜题押题上,而要更重视学生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现状
        1.随着教育公平的提出、实施,在创立划片入学的现实环境中,我所在的学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办学困境。主要表现在:
        (1)生源严重减少。由原来的4个教学班200人减少到3个教学班90人;
        (2)生源结构变化。划片入学,均衡分班,失去了优质学生资源,尖子生流失,中等资质的普通孩子增多。
        2.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往往老师在表演,主角是老师。教学设计是老师的构想,而学生无形中成为了配角。有的教学设计还将我们的学生置于呆傻的情境中,名为“引课”,将验证性实验非要花功夫搞成“探究性实验”,将学习式场景非要营造成“创新性课堂”。死搬硬套所谓的教学模式,什么“三动式”、“五步式”等等。全校使用同一设计规格的教案模板,同年级使用统一教案和学案,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灵感教学的发挥。
        三、原则与策略
        (一)通过研究确立了初中物理课前实践STSE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1.将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思维,将定向思维发展为逻辑思维,将惯性思维发展为跳跃思维。
        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的学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要逐渐习惯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在开发课前资源时要以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思维,提升物理科学素养。
2.将实验操作上升为理论推理,将生活实际抽象成物理模型。
        教师开发出的课前资源以课前实践探究的形式或学案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而进行理论推导及分析,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的实物抽象出物理模型,比如让学生观察茶壶的形状思考倒出水的原因通过概念定义的学习进一步抽象出连通器的物理模型。
3.将生活语言提升为物理语言,将文字表述过渡到公式表达,进而拓展为图像表述。
        初中的学生由于逻辑思维的欠缺及学科间知识能力的制约,往往语言表述不够规范或表述不清心中所想,需要教师用多样的设计开发出更容易达成的STSE资源,反复挖掘资源中的物理元素、多层次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通过研究总结出物理课前STSE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1.开发STSE资源手段多元化
        (1)可以从新闻时政中获得社会资源,如玉兔号的唤醒过程,共和国十大功勋的颁奖,太原乙醇汽油的普及等均可作为物理课前资源,进行物理的科学素养的提升同时又可渗透思政教育,充分体现物理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2)可以从电视及网络上获得丰富的视频资源。比如新型电池的推广,新能源的使用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出物理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开发出更加新颖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可以从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中发掘物理的资源。如美丽天空之境,海市蜃楼,极光等光学图片,自然界的云雾露霜等图片。
        (4)可以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物理资源。“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学生既可通过诗句找出相关物理现象,又能发现与科学规律相违背的表述。“潭清疑水浅”描述光的折射。再比如太钢的手撕钢,薄如纸,硬如钢,实例的列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可以从科学书籍中的资源发掘出物理学史资源,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从物理观念与应用(核心知识)的角度进行了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使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形成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的基本认识。
        (6)可以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带入课堂。基于网络的数据收集;基于手机二维码的达标反馈;基于手机视频的过程重现;基于计算机微视频的方法展现;基于新技术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基于模拟物理实验室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2.开发STSE资源形式的多样化
        (1)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有启发性的学案。市面上大多数的学案都是以课本基础知识的认知为主,缺乏启发性和思考的引导。
        (2)设计出个性化的分组实验探究方案。对实验难度进行分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课前实验,将实验结果在课堂上交流汇总展示。
        (3)设计课前探究活动任务单。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通过拍照拍小视频收集资源。
        3.资源开发体现课前STSE资源开发的个性化
        (1)设计个性化的学案,课前及课后习题均体现分层设计
        (2)设计分层小组实验,实验有不同的难度可自由选择
        (3)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前活动探究,可以是观察某一物体,查找一段资料,拍摄一些照片,制作小视频,设计一些动画元素等等。
        四、课前STSE资源开发需要关注
        1.防止物理素材表层的堆砌,要力求加大深层的挖掘
        2.避免课堂注重形式的热闹,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活跃
        3.改变“请君入瓮”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
        4.摒弃表演化教学,要立足常态化的教学设计
        五、研究成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通过开发课前实践中的STSE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应用在教学中我发现提升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前收集资料,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动手做一些小实验观察现象,初步建立实验能力。通过阅读相关电器说明书等资料,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生活中相近的现象进行对比加深认识。多手段多渠道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的STSE,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借助各种平台开发物理资源,深入挖掘STSE元素。结合本地文化特点,交通发展等新技术新应用弘扬民族文化。从故事古诗词中挖掘物理知识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渗透家国情怀。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升学生环保意识。
        总结:在初中物理课前实践的STSE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落实了“立德树人、素养立意、导向教学”的根本任务,我感到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增强了课堂参与度。课前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将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了物理思维模式。通过研究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形成了有效的课前STSE资源开发的方法与策略。开发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理论知识及教学手段。深入的思考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及时的总结了多年来在教学中的得失,使个人的素质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年16期
        [3]冯化友.初中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实施STSE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通报.2017年S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