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 孙 敏
[导读]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初中教育,对初中各门教学科目都提出了更严格的教学要求
        孙 敏
        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3505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初中教育,对初中各门教学科目都提出了更严格的教学要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初中生除了能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让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去培养自己的情感素养。而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加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正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良好的引导,这样才能够让其获得各项学习能力上的提高。情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因素,让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情感素养,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语文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善于发现文章中隐藏的情感因素,从而加深对文章的了解程度,并且情感教育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对文章情感的学习来触发自身的情感,然后通过两者相互融合来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
        一、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情感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因为语文课文中渗透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如作者自身的情感、文章中描写人物的情感等,这些情感都和语文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关联,从另一方面来说,情感就是这些语文知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学生就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情感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把握,从而能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状态,获得文章中的核心内容学习。但是由于初中生的个人情感还不丰富,在学习语文以及阅读文章的时候不能够敏锐的察觉到其中隐藏的情感信息,从而导致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内容,造成学习方面的困扰。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这种困扰因素,就需要我们教师来帮助学生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人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语文情感都隐藏在教材当中,这些情感有的会直接通过人物的语言或者是其他描述表达出来,但是更多的情感还是隐藏在文章内容的字里行间,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等都透露出所对应的情感因素,而理解这些动作或表情所代表的情感,能够进一步的把自己带入到文章的描写当中,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核心知识。然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是需要良好的情感敏感性,对于情感尚不丰富的初中生来说,单靠自己的能力是很难理解这些情感因素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其自身对这些情感因素的理解往往会出错,如果学生一开始就错误的理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那么将会影响其后续对整体文章的情感解读。因此为了降低学生的这种错误的理解方式,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里的情感因素进行解读,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进而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去思考、去理解,以达到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捕获正确的情感表达。
        二、对情感教育素材进行设计和导入
        进行语文教学时,有的文章会将所想要表达出来的情感直接通过文字的方式叙述出来,那么学生只需要通过对文字的阅读就可以获得大概的情感内容。但是在大多时候,文章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往往都隐藏在文中的某些字句当中,没有非常明确的提示,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去分析,通过融会贯通、整合来推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可是这个过程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初中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个人的情感都不太完善,在阅读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从文章的字句中捕捉到相应的情感,不利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尽可能的降低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我们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感导入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隐晦的情感。


        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本节课要讲到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及分析,找出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字句或者片段,然后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对这些情感素材进行设计。如《背影》这一篇课文中主要流露出的情感就是父子之间的感情,但是这篇课文并没有通过非常明确的语言来对这种感情进行描述,而是将其隐藏在人物的对话、表情、眼神以及动作当中,对于这些较为隐晦的情感表达,学生不能够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及掌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出合理的情感教学方案,来引导学生的情感向这方面思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设计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提问学生这篇课文中主要讲述了父子之间的那些情感?这些情感是怎么表达出来的?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找到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那就是在文章中寻找出能够表达这种情感的语句段落,然后从中提取情感素材,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这样的方法来完成情感素材的设计及导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素质的良好发展。
        三、创设情感教育的良好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面,需要在课堂内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以此来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相应的情感环境中去,从而引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与其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语文情感的理解程度。初中生其本身对外界事物就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个人情感一般来说都较为强烈,但虽然其个人情感较为强烈,可是不会很好的将这些情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因为初中生还没有掌握到情感的正确使用方法,因此需要教师采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创设出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引导学生情感向文章内容方面进行延伸,让其情感与文章内容所蕴含的情感相碰撞,相融合。而这种情感教育氛围的创设一般都是围绕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内容来展开的,因为初中生的情感大多都来源于其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想,所以教师就需要将情感教学氛围的创设更具生活化,通过导入生活的气息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如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这篇课文讲述了渔人发现桃花源,前往桃花源的故事,整篇课文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仙境,极具想象力,充满了想象色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来创设与之有关的情感教育氛围,如通过多媒体设施播放与桃花源有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以这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
        在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中,除了要重视课本教材中的情感教学以及创设情感教育氛围外,还应该要进行必要的情感实践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将所学习的情感通过实践的方式融入到自身的情感中,从而让自身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而这样的活动开展方式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通过课本教材的教学来引申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情感的阐述。如《傅雷家书》这篇课文主要是对家风方面的描写,教师可以借此让学生对自己家的家风进行概括、总结,激发起学生内心情感因素。然后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演讲等活动,在活动上让学生对自己的家风进行描述,由此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在精神理解,并让其帮助自己的内在品格进行改造、升华,从而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在现实中得到发挥,帮助学生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对初中学生全面发展及心理教育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发挥该教学在整体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即通过重点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情感教育素材进行设计和导入、创设情感教育的良好教学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情感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立群.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悟式教学[J].语文天地,2017(05):44-45.
        [2]叶礼平.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有效构建与应用[J].福建教育,2018(03):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