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媛媛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全面发展、交流互动、开放生成的教学新理念,倡导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托尼·布赞提出的,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将思维的认知过程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了解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引言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一直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因其所具有的人文性、实践性、民族性三大特点,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一定的语言基础,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的个性,还可以间接促进学生在语文其他方面的天赋发展,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对于学生来说,正确的思考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导图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而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因此,学科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如何在教学中巧妙应用思维导图,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养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加强理论培训,培养专业素养
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一种学习型人才,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培养学习型人才,教师首先要成为学习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自己的教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思维导图才能更好地被教师使用,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要想在繁重的工作中找到乐趣,让每天上课不成为一种繁琐的义务,就必须走上幸福之路。”因此,教师要善于成为一种研究者,在阅读教学后总结经验,及时反思自己,在课后的经历和感受中思考、提高、提高。唯有如此,思维导图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更方便的使用。
二、引导学生学习,加强技巧训练
(一)增加使用频率,培养导图意识
针对学生思维导图效率低、质量低的问题,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熟练程度,并及时加强绘图技能的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优势。一方面,教师可以增加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频率,如在课堂上建立思维导图兴趣学习小组,举办地图绘制比赛等。,从而促进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全面理解和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对思维导图使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意识,让学生在阅读时积极运用思维导图,有意识地将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阅读实践中。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在阅读教学的预习、新教学和复习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和技巧,并鼓励学生经常练习和使用,提高应用技能。
(二)培养阅读习惯,巧用导图功能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各种功能,引导学生合理应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中的思维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应该教授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一起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演示如何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思维导图在阅读中应用的具体方式。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阅读。整个推广应用的过程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选读课文的内容也要由简单到复杂,方便学生理解。此外,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中的反思习惯,深入学习课文,不断修改和完善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到阅读教学的各个方面,如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教师应熟练运用思维导图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三、形成家校合力,指导学生绘制
(一)学校加强培训,开设相关课程
针对小学生对思维导图理解不全面、使用不科学的现状,学校应加强培训,积极开展相关课程,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应用技能。首先,学校可以将思维导图的学习和应用纳入校本课程,给予学生必要的绘图指导。开发这样的校本课程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而且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特色的形成。其次,学校可以经常进行相关的竞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最后,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引入更多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设立专门的思维导图学习资料角,营造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师及时沟通,促进相互理解
由于社会背景不同,社会角色不同,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也不同。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甚至与家长的要求相冲突,没有家庭的支持,学校教育很难顺利进行,这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针对家长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学生思维导图的现状,教师应采取多种沟通方式,包括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并注意沟通的艺术性,以建立家长对教师的理解和信任。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使用更方便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如微博、微信、QQ群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还可以录制关于思维导图的微格教学视频,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理解思维导图,对思维导图的使用有更全面、科学的认识。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文献很少,研究者也多注重理论探讨,具体应用和实践研究不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改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扩散和转移,在师生的合作与互动中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宋登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周刊,2020(29):127-128.
[2] 任冬梅.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J].江西教育,2020(27):15.
[3] 张小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项目化学习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28):4-5.
[4] 杨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0(4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