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利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陵城一中 253500
摘要:语文思维在语文知识学习中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以语文学科学习视角展开语文知识积累、方法改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辅相成地为学生语文学科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予以有力支持。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语文思维培养作为关键点,将之融入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讲解,也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延伸、发散探究等思维模式的建设,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获得更有效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当下社会对于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社会形势发展,对于各个体系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使学生通过语文思维的培养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1.1渗透性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尤其是高中语文学科选材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较大程度的延伸,也具备相应的艺术性特点。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和情感考验,语文的艺术性和美学特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并且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独特的审美情趣,进而能够用这种审美情趣体验生活中的美。因此,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够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将美的体验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1.2交流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不断地交流与探讨,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容易出现交流不畅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调整自身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探索,使学生拓宽看待问题的视角,提高判断能力。
1.3广泛性
语文思维的广泛性特点一方面是由于语文学科作为一种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习者了解到中国的语言文化;另一方面语文学科作为一种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具有语文思维不仅能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使自身境界获得提升,同时还能将语文思维应用到生活之中,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高中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思维是指通过思考和探究教材中学到的语文知识,根据已有的认知进行适当创新,具有广泛性、渗透性、交流性等特点。随着基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受限,即很多学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式或机械式学习与接受知识。故而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能力,必须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以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因知识的储备不足而带来不便。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应付高考,只有少数学生能独立思考知识,这样的情况明显不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所以教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环节要强化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即: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获得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3.1优化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若学生只是单纯学习传统教学内容,往往无法形成语文思维,影响语文思维渗透性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适当创新或优化教学内容,恰当导入生活化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纳入课外相关知识,鼓励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以此形成语文思维惯性,便于类似内容的学习,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获得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材中涉及一些与“苏轼”文学作品相关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掌握古文的词义解析和中心思想,获得语文素养的培养。以《赤壁赋》为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体会苏轼当时创作的心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优化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引导学生赏析苏轼在不同人生阶段创作的代表作,如“被贬时期的思想变化”等,以此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利用语文思维惯性来更好地学习其他类似古文,达到“知人论著”的目的。
3.2重视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师与学生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及教师造成约束。教师教学,学生听讲,长久的习惯下,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加强,遇到难题不会自己主动思考,习惯性寻找老师。除此之外,最值得重视的是,学生没有了质疑能力。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导致学生对教师教授知识的过度信任,即便出现错误,也很少有人发现指正。日积月累,学生的质疑精神就会丢失,而当学生步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后,质疑精神、探索精神、自我思想显得尤为重要。高中学习中,很多知识是受到约束的,甚至解题方法方式都会因为高考而变得统一固定,会对学生日后更高阶段的学习以及科研探讨道路形成严重阻碍。
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教育中灵活性较大,学生思想要求较高的科目,是学生质疑精神的重要体现过程。语文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拥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造力。语文教学中,最忌讳的便是将百变的观点强行规定为标准答案强迫学生理解,扼杀了学生自己的看法,摧毁了学生的语文思维的雏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不被所谓的参考答案、给分点所限制,在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正确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质疑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固定的古代诗歌背诵、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语文世界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知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我看法,不局限于参考翻译、给定中心思想、参考答案中。如,刘邦项羽的古文讲解。教师可以在翻译讲解、文言文知识讲解之后,让学生以辩论赛或形成不同阵营的小组,喜欢刘邦还是项羽进行讨论探讨,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不被历史记载所局限,大胆地表达看法。
3.3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并且能够利用这种形象思维体验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抽象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感”,在为学生创设情境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清华大学中荷塘的景色,再为学生播放一些舒缓音乐,让学生沉入情境中进行具体的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路径探究应明确高中语文思维的基本特征,将语文思维特点融入教学方案设计中,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以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中引入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赏析理解。随着学生视野的不断拓宽,学生的语文思维也将获得强化。此外,找到正确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学生在对语文问题深入挖掘的过程中将使自身的语文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万生科.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J].品位经典,2020(09):131-132.
[2]王会兵.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新课程(下),2019(12):248.
[3]王玉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新课程导学,2019(S2):44.
[4]蔡小英.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内蒙古教育,2019(03):91-92.
[5]韦士银.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当代家庭教育,2019(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