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李艳红
[导读] 名著导读对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考的压力,使得名著导读流于形式,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李艳红
        山东省平原县龙门中学  253100
        摘要:名著导读对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考的压力,使得名著导读流于形式,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使得名著导读的推行困难重重。因此,想要推行名著导读教学,学校和教师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将给予教师几个推行名著导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推进初中语文名著推荐和阅读的教学发展,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阅读兴趣
引言
        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名著导读,既是顺应时代发扬传统文化趋势的有力举措,又是满足现代社会学生对文化多样需求的必然途径。古今中外的名著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样,且学生兴趣爱好不同,阅读基础也参差不齐。因此,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思考拓展名著导读的途径,提高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力,真正将“名著导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一、当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现状
        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手机、电脑的出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快餐式文学,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形式越来越不乐观。碎片式的阅读模式使学生愈发喜欢情节类的小说、动漫等,很难专著于篇幅较长的名著阅读。而这些小说、动漫等作品缺乏文学性,主题思想也较为单一并不深刻,难以为学生带来深层次的语文水平提升,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此外,当前的初中生普遍阅读量不够,只有少数学生坚守在阅读的前线,多数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浪费在看电影、打游戏等娱乐方面,完全忽视了阅读对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恢复阅读的自主性。
二、提高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名著简介,激发兴趣
        大部分初中生的文学素养不足,而且对于文学知识的储备也不够。这使得初中生在面对鸿篇巨著时,没有耐心将阅读坚持下去,甚至会产生厌恶和抵触的心理。因此,初中教师需要对名著进行深入解读,并加强导读的教学,将名著进行简略化,为学生介绍这些名著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一些精彩的片段。教师通过名著导读,能使学生对这些名著产生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章中的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由于这篇外国名著篇幅偏长,学生无法提起对这篇名著的阅读兴趣,并且大部分学生由于文化的差异,也并不喜欢外国的文学作品。外国的文学作品对于初中生来说,语言比较晦涩难懂,人员关系复杂,使得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做好这一部分的导读,自己先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掌握后,再为学生做好名著简介,为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背景,还可以介绍一些精彩的片段,充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进行深入阅读。
        (二)以兴趣为着力点,提高学生阅读自主性
        “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学生就会入迷,当学生入迷了他就能钻得进去,学习自然也就会有成效。”因此,在初中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高昂的情绪自主投入到名著阅读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名著导读教学效率。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创新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阅读积极性,从而优化名著导读教学效果。如创设情境、讲故事等,都可以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让学生完全参与到名著阅读过程中去。第二,利用影视作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扩大名著影响力,许多部名著都被翻拍成了影视剧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阅读欲望。比如《西游记》《水浒传》及《骆驼祥子》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引进影视剧作品,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使其从多个角度解读名著,体会名著的魅力。
        (三)通过趣味阅读活动营造“悦读”环境
        教师可以借助趣味性活动,激发和调动学生名著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其一,开展有针对性的读书活动:主题可以为“在阅读中重走长征路”(读《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梁山英雄最新排行榜”(读《水浒传》),“读名著,识名士”(读《世说新语》和《儒林外史》)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主动搜寻资料,分组讨论,共享成果,最后展示阅读学习的成果。其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并组织名著阅读知识竞答比赛:设置必答和抢答两个环节,题库要包含作者、作品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等。第三,选择一些适宜的作品情节,如“格列夫在大人国/小人国”,“智取生辰纲”等,让学生们自导自演,还原书中的情节和人物,评出最佳表演奖。第四,开展以名著阅读为主题的小小辩论会:可以选择一个有内涵的焦点,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林冲的隐忍之我见”,“我喜欢/不喜欢猪八戒”。通过辩论开拓学生的视角,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片段欣赏,传授方法
        因为大部分的名著篇幅偏长,内容丰富,使得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极为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需要传授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的精力毕竟有限,学习任务繁重,因而学生不需要每句话都精读。教师可以传授学生精读与泛读的阅读方法,通过精读与泛读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名著的精彩内容,促进学生对整部名著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昆虫记》的名著导读时,书本上只有关于《昆虫记》的作者介绍和作品的一些简介。学生通过阅读简介可以大致了解名著所要描述的东西,并做到大致了解。教师可以先进行阅读,然后将自己觉得比较精彩的片段,让学生进行精读。对于这部分,学生可着重进行阅读,其他的部分可以进行泛读。这样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任务量,同时又使学生完整地阅读了整篇名著。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名著的精彩内容,又能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从而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五)教授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名著是讲究方法的,不是囫囵吞枣就可以的。因此,在初中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提高名著导读效率,则必须先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首先,要在读上下功夫。阅读有精读和细读之分,因为初中生阅读时间有限,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精读、哪些知识该细读,这样才能有效掌握名著的精髓,提高阅读质量。其次,学会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是简单的摘抄名著中的重点词句,而是要详细记录自己对这些语句的感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体会,以此更深刻的体会名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名著导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需要引起教师们的重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就是与作者的思维碰撞,产生思想共鸣的过程。教师通过名著阅读,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掌握阅读方法,使得学生在阅读时不再盲从,听从他人的看法,并能拥有自己的观点,学习名著中主人公的精神和优点,汲取名著养分,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闫冬梅.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革新,2019(12):23.
[2]李春梅.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研究[J].华夏教师,2019(34):32-33.
[3]贾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探究[J].农家参谋,2019(17):236.
[4]王佳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53.
[5]刘威.谈初中语文的名著阅读引导[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