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云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广东畈小学 4370000
摘要:小学是教育的启蒙阶段,由于小学生的主观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有限,所以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多给予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1]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课的学习,一直备受重视。近年来,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补白艺术”开始在小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本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补白”艺术的研究,阐述了“补白”艺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补白艺术”、学习兴趣
引言: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减少填鸭式教学,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心中想法,这能够使教师的日常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此背景,“补白艺术”在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重视,教师应该在课前、课中、课后多个“教学时段”,充分利用“补白”这一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学而有所思”,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文章背景“补白”,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补白”艺术的应用,教师首先要在课前开展“补白”艺术的教学,通过时代背景、地理背景、作者背景补白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行进行“学习补充”,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各种“背景知识”,做好学习前的“备课”学习。现实教学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比较独立,学生对于课文的时代背景、地理背景、作者背景等都不够了解,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很难深入挖掘内容和情感,这就给学生留出了“补白”的空间。例如:在《晏子使楚》《草船借箭》等文言文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应用时代背景“补白”的艺术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课前应用一些方式,比如说网上搜索、查阅书籍等方式来了解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将这方面的知识进行“补白”,这样学生可以对历史的演变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加轻松的学习此类文言文。同时,这两篇课文都不是独立处在的,他们都是有出处的,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前的“补白”,可以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新的补充,增加知识点。
二、课中:课本“补白”,发挥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补白”艺术的应用,教师通过课前“补白”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恰当的“补白”,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课文对于学生都具备很强的教学价值,但是很多课文中的情节并不是十分详细,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
(一)在标点符号处想象补白,激活文本,体会悠悠韵味
标点符号看似毫不起眼,有时却胜过千言万语,能够产生"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在有些课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很有意味的标点符号,从而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和创造空间。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标点符号,引导学生仔细推敲,反复揣摩,填补空白,激活文本,体会悠悠韵味。[2]例如,《爱如茉莉》中,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语言文字背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意,教师以标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涌动思维,巧妙补白。
(二)在关键词语处想象补白,体会深意,感悟绵绵意蕴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每一篇课文,每一篇课文中的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浸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领悟深意,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心灵共振。[3]例如《荷花》一文写道“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一个"冒"字写出了荷花的生命活力,在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冒”字,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冒”字,细细品味、深入领会作者用词的匠心独具。
(三)在结尾拓展处想象补白,飞扬思绪,品味袅袅余音
小学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文选取上,一般都会是名篇的“知名部分”,所以在课文的结尾,往往都会留下开放性的结局,让人意犹未尽,浮想联翩。此时,教师应把握契机,抓住文本结尾处的“留白”,拓宽思维空间,补写故事,扩充情节,填补空白,品味袅袅余音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小鹰学飞》一文,其结尾这样写道:“小鹰抬头看到,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教师应该顺势而导,结合课文情节,展开合理想象,拓展文本内容。
三、课后:内涵“补白”,拓展视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补白”艺术的应用,教师还要注重课后补白拓展的练习,针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来进行“补白”,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一般来说课后文本内涵“补白”包括深度解读文本、相关文章类比补白、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补白等形式。
(一)对类比阅读的补白
小学课本,很多文章都有相关的“姊妹篇”。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相关姊妹篇课文进行阅读,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例如,《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是主席的诗词名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除去介绍必要的写作背景等知识外,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在阅读其他主席诗词作以补充,如《沁园春长沙》等,通过找出两首诗词的共同点,对课文内容会有一个更加全面地认识,拓展思维。
(二)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补白
一篇课文,在课堂学习之余,课文所衍生出来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如果能够很好体会,对学生学好课文也有会很大帮助。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补白的形式,来继续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哈尔威船长》一篇课文时,教师完全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课后假想,如果哈尔威船长就在你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通过对课本的学习,以及课后的对故事主人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补白,让学生真正走进哈尔威船长的内心世界,已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伟大的精神,这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社会各界对于小学教育体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积极有效地帮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和深入了解“补白”这一门教学艺术的内涵,并且通过不断地研究,采取科学的方式将“补白”这一门艺术科学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素娟.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与 “补白”[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2):74-76.
[2]竺安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的探 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03):101-103.
[3]吴庆芳.莫让补白“事倍功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补白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