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 杨秀芳
[导读] 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将问题作为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意识
        杨秀芳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东明学校  261061
        摘要: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法主要是将问题作为载体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应该注重教学内容前置,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解决部分内容,然后在课堂中通过部分释疑的方式展开教学,从而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式教学;小学语文
引言
        问题导向、启发式的继续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始于50年代初的海外。当时,美国教育行业发现,学生往往是通过努力学习而不考虑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形成。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学生识别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69年,巴罗教授开发了一种面向主题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发达国家目前在多学科教育中采用以主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已进入成效评估阶段。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激励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本文对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强调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未知的事物更具有探索求知的欲望。但是,他们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不知道如何下手进行探究。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借助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一步步探究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促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否科学,是否能够通过问题开启有效的教学,都直接体现着一个教师的功底和知识的储备量。因此,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其实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能力特点和认知规律,并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这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问题式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着一定的效果。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意识和发现问题至关重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与学生打交道,提出教师引导的问题,强调学习有意义,对学生有意义,并通过使学生能够处理书的问题来了解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第二,课堂表达是一种手段。支离破碎的教学侧重于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程中,学生是基本原则,教师在促进和协调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发言,鼓励学生解释讨论的结果,表达思想,不仅要培养学生使用单词和短语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你提问和回答问题时,你可以让学生多思考、研究和交流,使知识更系统化,选择正确的答案来吸引学生。你也可以在课后通过讨论扩大知识和把知识纳入书本来交换学生。最后,教师培训和总结是回家的路。教师必须重新思考和学习本教程,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灵活,积极参与对话仪式,通过学习储备的存在及时引导学生,并以正确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想法。最后,老师想给出一个仔细的总结,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对课程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简短的总结,使学生能够处理问题,
        探索、畅言、互相交流与老师的互动中有效地接受知识。


三、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问题设置要有层次化
        要想使各阶层的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设计出有层次性的问题。如在重点段落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问题1:熟读这个段落,找出本段中的中心句,说一说这段写了些什么,难度为一颗星。问题2:熟读这个段落,说一说这段中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哪些好处,批注在旁边,难度为二颗星。问题3:熟读课文,做好批注的同时,仿照课文,说一段话,说给同组的同学听,要用到文中的修辞方法,同组互评,难度为三颗星。问题呈现后,学生根据个人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问题,并且由以往固定小组搭配,变成依据所选问题不同,重新进行组合,选择方案相同的同学,组成临时单元组。问题的梯度性照顾到了班级中不同阶层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的问题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三。随机组成小组后,学生可以很容易与能力相近的同学达成共识,通过倾听、积累和整合其他同学的表达,梳理问题的脉络,同时也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大胆表述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的能力,又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而中等程度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二,也可以选择稍微拔高的问题三,既有保底,也有拔高,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学会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们自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学习效果最大化。
        (二)、问题设置要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失败是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大的成功是学生乐学善学。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要“学问”。当教师提出问题时,要指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使课堂教学秩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向着共同的目标驶进。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地评价,多表扬、多引导,使学生感觉到有成就感,有了兴趣,学生的“疑”和“问”就自然走上了“正轨”。
        (三)、抓住及时评价,有效破解教学重点
        课堂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过程中评价始终存在。语文课堂教学既遵循教师既定的思路和节奏,也有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在良性的师生互动中发挥评价的激励指导和调节功能,切实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改进问题的牵引力,从而打造师生共建的、智慧高效的语文课堂。课堂是智慧的摇篮,评价是思维的驱动,有效评价是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的。在看似平常的朗读中,教师立足体会文本主旨这一关键教学环节,从朗读入手,通过评价、指导,在激励、启发中帮助学生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发展自身的朗读技巧。有效评价捕捉到了课堂上的精彩生成,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看似无痕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评价碰撞,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结束语
        实践证明,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师要围绕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努力遵循平等教育的原则,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以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这仍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齐山.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31-33.
[2]杨新农.微课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80-281.
[3]姜慧.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D].宁夏师范学院,2019.
[4]丘雅慧.小学语文名师的备课艺术[D].青海师范大学,2019.
[5]吴燕.重在指导,巧在授法——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优化设计[J].才智,2019(05):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