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肖新艳
[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教育的改革,语文学科在教育界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初中的语文教学不再只是传统的传授课本知识,反而越来越重视培养初中生的素养和品德
        肖新艳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潭溪镇中学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教育的改革,语文学科在教育界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初中的语文教学不再只是传统的传授课本知识,反而越来越重视培养初中生的素养和品德。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关注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提升,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把人文教育合理的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通过人文教育,促进初中生文化的修养的提高,才能够落实好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人文教育;
        引文: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总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注重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和考试相关的知识,没有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建设。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不能主动的对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人文教育进行分析研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种枯燥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需求,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从而需要初中生立足于语文知识基础上,加强对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和课文中的情感产生交融
        在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下,学生需要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有待提升,认为人文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抑制了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现,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感受其中的人文魅力,这严重的影响了初中生的优良素质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效的开展人文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进行语文学习,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文精神,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自身的教学模式中融入人文思想教育,并且把人文精神合理的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对语文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语文不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发挥它的主要作用,促进对学生文化情感和思想素质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在课堂的主导作用,通过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学习中领会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入发掘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情感,激发学生追求和思考人文精神,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和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产生交融,推进人文精神在课堂情感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二、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自身会受到家庭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基础也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而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差,在语文学习中不能掌握好知识点,学生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重视,发现每个学生所具备的的不同个性特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渗透。

但是,目前仍有很多教师的人文意识缺乏,只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导致了学生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策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人文教育带来的思想,促进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和提升。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增加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经常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可以积极地加入到课堂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一定的赞赏和评价,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的同时,还可以发现自身在语文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学生对维度思考能力的形成,这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初中生的创造力和自足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性人格,促进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传播和发展。
        三、教师创新人文教育的策略
        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再随着教育的进步进行创新教学的模式,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从枯燥单一的模式转化为多元化教学模式。目前阶段,初中生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对于语文学习也往往停留在表面和浅层的阅读理解上,没有对文中所蕴含的的情感和人文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导致了学生只是一味的关注考试的内容,没有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目标。
        因此,加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的渗透人文思想教育,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坚持的目的。强化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和策略,除了可以让初中生掌握语文课本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人文素养,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以及工具性可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者,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同时,教师也需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把人文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深入发掘课本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进而推动学生在未来能够全面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的内容
        在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长期和文字打交道,语文学习越来越枯燥乏味,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普及下,教师可以在创新教学策略的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生动直观的特点,让教学更加有趣,给初中语文课堂增加了活力。这有助于教师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落实。
        结语:
        在目前教育理念的要求下,在初中语文课堂加强人文教育的合理渗透已经是重要工作。从思想层面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国春.初中语文人文教育的融入与渗透[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
        [2]陆仲富.关于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内容的探索[J].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5.
        [3]王立新.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人文教育研究[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