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多元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肖秋香
[导读] 当前,在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助力语文学习,让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更大突破,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肖秋香
        蕉岭县桂岭学校
        摘要:当前,在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助力语文学习,让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更大突破,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将对融合多元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养的策略展开探究,为信息化教学下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语文学习是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积累文字、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看到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的独特意义。在科学技术不断优化升级的背景下,教师应与时俱进,重视自身的引导和传授作用,在教学中系统融合多元的信息技术,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信息化条件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
        一、巧设教学情境,深化情感融合
        语文教学应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如果沿用传统“老师问,学生答”这种缺乏趣味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会造成课堂学习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下降。所以教师应将语文教学环节与多元信息技术相融合,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多样的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把握情感主线,真正走入文本,把自己与文本中的形象相融合,用心体会意境与内涵,提升课堂活跃度,使他们身心愉悦,从而兴之所至,情之所达,意有所会。
        “未成曲调先成情”。导入新课要充分发挥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氛围。如学习诗歌《三黑和土地》,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欢快昂扬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曲完毕,学生意犹未尽,我顺势抛出问题:土地带给农民的是什么?……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整节课兴趣盎然。
        又如《海底世界》一文,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向学生播放有关海底世界的纪录片,把奇妙海底世界的情境迁移到课堂,这能使课堂笼罩在热烈与和谐中,增强感染力,使课文内容生活化、亲近化,真实的场景能够勾起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回忆,加强感知,引发他们对海底世界的联想,突出体验。最后再回归课文,让学生们从内心发出“壮观的海底景色可真美!”“海底物产可真丰富!”的感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界的多种神奇现象。对于课文中“宁静”“窃窃私语”“奇异”等新的词语,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通过视频及动画的展示,让学生以全新的方式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这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将新旧知识与情感进行融合的过程,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过程。
        二、丰富教学素材,拓宽认知视野
        教师不仅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构建他们喜爱的教学课堂,还应将互联网中更多的资讯作为课堂内容的拓展,以此充实语文课堂,帮助学生拓宽认知视野,提高见识。当学生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后,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延伸,帮助他们进一步积累与运用,让语文学习环境更宽松和开放,促使学习达成目标。
        例如,在进行《慈母情深》中“我”与母亲在厂房对话的朗读指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网络环境下的说话训练,先用多媒体呈现动画、图片等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从中选择相关的练说图片、故事情节材料等,自主练习后用多媒体录音机将声音录下来。

接着,引导他们寻找合作伙伴,两个人分角色朗读,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听其他同学的言语表达,或是开展师生合作,完成口语练习,让学生们在丰富的素材中提高练说兴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又如学习《蝙蝠与雷达》时,许多学生对蝙蝠的样貌、夜间探路原理等内容都不了解,对这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与蝙蝠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真切感受蝙蝠的形象、飞行动作、习性等,为文本细读打好基础。
        三、打造精品微课,提高学习能力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素材仍以课本为主,但在微课教学模式的辅助下,教学内容的展示形式能够更多样,更丰富,课堂教学过程能够更真实,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语文能力的形成也能够更具抓手,从而构建出更具生命色彩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全面、准确地获取知识,学习更加自主,学习潜力得到更好的开发。
        如描写意境深远的《清平乐 .村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制作预习篇微课分享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家长指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记录下疑难点。在微课视频中,可以将这首词作与音乐联系在一起,让古诗词焕发出别样的生命与活力,给学生以启迪,更好准确地理解文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为其在课堂更好地参与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微课视频应更关注全诗情景与意境的阐述,引导学生抓住“喜”“醉”等关键词,同时结合词作创作背景,让他们透过文字进行生活感悟,领悟艺术境界。从表面来看,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占用了课堂时间,但希沃白板等的应用使教学更具有灵活性,更能展现语言文学的魅力,也更有利于小学生接受,能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培养和发展语文素养。
        四、构建新型平台,实现多元互动
        信息技术还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平台,实现了更加丰富的学习功能,促进了语文课堂的多元互动。当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盈时,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引导学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交流和共享知识,进一步激发深层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并使这种两种模式交叉进行,相互配合,让小学生不断地从语文课堂中汲取营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小学教学APP平台或语文网站进行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例如开展写作教学时,可在APP平台进行作文的评改交流,将优秀的学生个人习作展示在平台中,让大家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意见,让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看到自己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并调整学习态度和方法,积极改正,也让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看到自身亮点,并努力发扬,增加求知的动机和活力,同时让全体学生体会修改习作的重要性,领悟到修改习作的方法,这就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协作、交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指导,实现了知识与学习者之间的多元互动,让语文教学管理朝着互动性与创新性的方向不断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探究分享等能力。
        总而言之,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络来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拉近学生与语文课堂的距离,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满足,爱上语文,乐学语文。
        参考文献:
        [1]刘井敏.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68.
        [2]陈静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3]农民强.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科教导刊(下旬),2016(12):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