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辽宁省朝阳市第三中学 122000
摘要:集图片、动画、文字、声音为一体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信息,使之变得生动形象,相较于传统教学具有更好的教学功效。由此可知,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现代教学具有重大意义,符合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良好的阅读能力的需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多媒体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属于其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健全发展的组成部分;能够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通过自主分析与理解轻松掌握阅读大意,有效促进学生健全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教育意义。
一、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仅是在课堂中采用信息技术,更需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深层次结合。从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不难看出,部分教师虽然运用了信息技术,却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同时部分初中教师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忽略了教材中本身的重点,最终导致教学目标有所偏离。同时有部分语文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从以往的读教材,到现在的看多媒体屏幕,严重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对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效果产生了影响。
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意义
(一)丰富语文阅读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依靠相应的信息资源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主要依赖教材中的内容,信息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的教学资源类型也更为丰富多样,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合适的阅读学习内容用于教学工作,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使阅读教学内容更具创新性。
(二)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不断学习的不竭动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转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看法,使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教学的魅力。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信息技术本身集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于一体,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愉悦地参与到语文阅读中,学生成了阅读课堂的主体,阅读课堂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三)有利于提升语文素养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展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能够对教学内容做出直观化的展示,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主动性。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转变学习方式,学生能够随时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有效提高阅读素材积累水平。
三、多媒体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创设良好阅读情境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包含着许多文字精美的名篇佳作,但是受到历史传承等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内容理解的时候,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旧采用“黑板+口述”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语文内容形成深刻的认知,影响了阅读效率的提升。
此时,教师应该充分地借助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采用视频、图片、声音与动画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阅读情境,采用一种声形并茂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展现出来,营造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语文课题内容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如在《猫》一课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了一则关于爱护流浪动物的公益宣传片,展现了憨态可掬的猫这一动物形象,由此丰富了学生的视听感受。通过视频资源,本班学生普遍都被可爱的猫咪“萌化了”,不少学生主动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也主动分享了自己与猫咪相处的幸福经历。如此,本班学生便可放松精神状态,产生良好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学生阅读《猫》这篇课文,使其自主分析作者与猫之间的真实相处经历。如此,则可切实优化初中生的阅读效果,使其在阅读时自主迁移个人真实经历,切实优化了阅读效果。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采用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手段,将课文中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对学生的视听感觉器官进行刺激,让学生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说在讲解《出师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相关影像资料融入其中,向学生展示当时社会的大环境,增强学生对当时环境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可以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课堂教学中。在观看视频课件的时候,能够对诸葛亮当时的心情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提升学生对课文内涵的认知。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构建良好的互动机制,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阅读,实现阅读兴趣的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电子图书,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时,笔者除了会利用信息技术来组织课文阅读教学活动之外,还会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所喜爱的书籍类型,发现有不少学生都很喜欢看电子书,积累了充足的阅读量。对此,笔者推荐了一些阅读书目,比如国内外的经典名著、国学经典作品等,与学生分享了自己珍藏的电子书资源,由此培养了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创新了课外阅读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初中生则可在碎片化的时间内完成课外阅读任务,使其切实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经验。但是,电子阅读活动对学生的视力有一定的伤害,所以笔者并不会设计繁重的电子书阅读任务,每天将阅读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结合纸质图书阅读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课后反思
当学生课堂讨论时,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表现记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对《济南的冬天》这一教学进行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寻找出微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点及不足,便于更好地制作微课,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反馈,能够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评价,这些评价和建议能够给微课教学改进提供参考。通过这些手段,发挥微课的微练习、微思考及微探究等各种作用,通过在线交流沟通提高学习效果。
结束语
针对初中的教学来讲,阅读教学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不断推动和加快信息技术以及初中教学的有效整合,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教学存在较多的弊端和不足,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其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围绕整个初中语文教材,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有所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鹏.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128-129.
[2]赵金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力的提升[J].汉字文化,2019(24):77+79.
[3]张明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44.
[4]李蒙,高志军.信息技术支持下提升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探索(2008-2017)[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4):136-139.
[5]许敏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3):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