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何根芳
[导读] 提到数学,人们自然联想到“做题”,往往忽视了数学和阅读的密切联系
        何根芳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红星小学745700
        摘要:提到数学,人们自然联想到“做题”,往往忽视了数学和阅读的密切联系。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也是各种感官积极参与,统一协调的过程。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息息相关。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学生们都认为阅读只关乎语文的事,漠视数学阅读,渐渐地形成了学生一看题目就动笔的坏习惯。笔者以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并举,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注重课外阅读的落实,不断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数学素养
引言
        小学学生有明显的个性,对学习的好奇心较重。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阅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阅读对数学教学进行指导,是教师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数学阅读的内涵
        数学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学语言活动和认识活动,也可以看作是数学文化的体现。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数学阅读就是围绕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数学阅读也分为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被动阅读是通过视觉来搜索信息并接收信息,然后通过思维加工的方式获取结论,掌握结论。而主动阅读是通过主动思考的方式来探讨问题中的隐蔽关系,去主动地探究知识,这也符合现代教育的思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来让数学阅读过程变得更加具有创新性和有效性。
        二、如何提升小学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无休止的解题和语文的感性相比,缺少了意境上的美好。对数学,少数学生具有天赋,大多学生是敬畏心态,是因家长要求以及学生的责任而硬着头皮学数学,导致校园的数学学习,仅仅在学生脑中残留知识的碎片,致使数学文化的长期缺失。无文化继承的数学知识传授,其蕴含的人文价值与文化内涵丧失,于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也无法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成功感的缺失,泯灭了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畏惧数学。数学故事从孩子好奇、爱玩的天性出发,情节生动,语言趣味,使孩子从中感受到数学的感性;如数学绘本《算算看》中,生动的背景画面,孩子们面对的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个个鲜活动物与充满生机的植物,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五彩斑斓的世界,诱惑孩子们去翻阅、阅读,探究花的朵数、小猴子的个数。数学的色彩变了,学习的情绪也变了,孩子们寻到了他们想要的有趣的东西,在阅读中体验对未知的喜悦,他们主动寻找、探究,数学阅读习惯就这样形成了,无形中提升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践,提升能力
        要检验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励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就需要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实践平台。通过展示,学生可以整理自己课外阅读所得,反思自身课外阅读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不断提升数学课外阅读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平台:(1)每节新授课前五分钟,学生自由分享与本节数学课相关的数学课外读物;(2)每周开展班级读书会,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阅读书目,培养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在口语表达时也会让思维更加清晰;(3)假期,让学生把已阅书目制成手抄报或者写成数学日记,开学时在学校宣传栏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4)学校每年的“书香节”,鼓励学生根据阅读的数学课外读物设计手制图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这样,学生有更多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既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又增加了文化底蕴,学生能更深刻准确地描绘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而在日常学习中厚积薄发、得心应手。
        (三)重视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相对于纯理论性知识的灌输,教师更需要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的课程中,教师在情景导入之后,可以让学生先独自阅读书中的例题,以及小数乘整数的推演过程,然后进行提问“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并鼓励学生作答,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打破纯理论性的教学局限,这样能够有效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后续学习,增强教学效果。
        (四)课外阅读,重点拓展
        课外阅读材料是对课本材料的一种有效补充,而不同的阅读材料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也具有不同的作用。从阅读的类型上看,可以分为知识拓展和知识应用两个方面。拓展类型的阅读主要是针对课本内的相关知识进行的延伸内容,而知识应用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实际上,数学阅读内容的范围很广泛,不仅包含趣味性的内容,也包括了教育性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并进行集体的交流和讨论,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交流和讨论就是反馈环节,只有通过反馈才能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对阅读行为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整,对于数学素养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加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阅读的应用,产生了独特的数学阅读教学模式,其蕴涵的独特、丰富、现实教育价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得到升华。应试教育导致数学教学一贯围绕提高考试分数展开。受操作难度影响,阅读教学还未真正走人课堂,小学数学阅读多在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课时性阅读与练习性阅读上,课堂上教师极少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传统填鸭式教学重教轻学,教师普遍存在数学即为少趣味性、多抽象性学科,教师努力教都有许多学生不会,放手让学生阅读不是更难?推行课堂数学阅读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安排数学阅读内容能逐渐构建起阅读常规,学生阅读能力及方法逐步取得提升,增进了数学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了数学学习水平,实践结果也让教师转变了传统教学观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六))趣味故事,提高学习兴趣
        绘本故事中有非常多有趣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具有很大帮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知识有关,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绘本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利用师生情景表演,提高学生参与兴趣,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认识各个方位,并掌握基础知识。通过阅读与教师指导的方式,培养学生方向感,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完成位置知识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由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对阅读不重视、学生阅读量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缺乏教师指导等原因造成的阅读效果差、学生阅读习惯不佳、阅读能力差、阅读效率低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重视阅读、加强阅读训练、加强指导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春华.小学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12):74-75.
[2]崔素香.小学数学趣味阅读教学[N].发展导报,2018-11-20(019).
[3]张卫平.让阅读贯穿数学教学[N].山西青年报,2018-10-19(003).
[4]陈红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15.
[5]刘士和.阅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105-1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