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亮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初级中学71410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教学法一直以来都在教师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教师广泛应用着。本文以学生日常生活、学生预习探究、课本学习内容、微课视频情境、学生合作沟通、学生实践操作为立足点,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有效应用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有效应用;数学
初中数学不仅是学生完成初中阶段学习的必经之路,还是学生健全学习观、价值观所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能够满足教育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问题情境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亟待解决。因此,我们从学生日常生活、学生预习探究、课本学习内容、微课视频情境、学生合作沟通、学生实践操作出发,展开了教学探索。
一、立足学生日常生活――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活动中汲取生活的养分来促进教学的发展,让更多的生活元素融入课堂,建立生活意识,使学生知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学习,形成积极思考的意识。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与生活联系不高,只关注课本知识,没有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致使学生的学习大打折扣,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可以立足学生的生活展开,利用学生对生活的熟悉性来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为了让学生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学会相交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展开了以下对话:
师:观察老师手中的剪刀,将它画出来,观察这是怎样的形状。
生:远看像两条直线相交。
师:同学们都使用过剪刀,想一想在使用的过程中,剪刀两条边之间的空隙是否有变化?
生:剪东西时,空隙变大。
师:这种空隙形成的角是不是也随之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剪刀张开时,空隙的角变大,剪刀合上时,空隙形成的角逐渐变小。
师:同学们看,剪刀的两个刀看像什么?是不是像两条直线,也许不是很直,我们把它想象成直线,那么这两条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角,具有不同的含义,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吗?
学生观察相交线所成的角,将其标为∠1、∠2、∠3、∠4(如下图),讨论后认为∠1与∠3相同,∠2与∠4相同,将结果汇报给教师。
.png)
师:同学们观察的不错,人们通常将∠1与∠3这样的角称作是对顶角,∠1与∠2这样的角称作是邻补角,且对顶角与邻补角都是成对出现的。现在,你能说一说生活中的邻补角和对顶角吗?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直线相交会形成不同的角,掌握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邻补角和对顶角的现实应用,提高了数学认知能力。这样,我们通过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所学知识,加快了学生的学习速度。
二、立足学生预习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预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手、脑等感知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预习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在预习中自行判断学习的重难点,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汲取知识。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干涉了学生的预习,或是对学生的预习没有进行肯定,打击了学生的预习热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预习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在预习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立足学科教学内容――建立学生思考机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人,只有努力汲取知识,勤奋学习,才能获得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掌握学习的真谛,并推动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思考判断机制,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而没有关注学生学习的根本,产生了本末倒置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展开,立足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现象,能够有效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掌握图形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之间特征,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比如:火车在轨道上行驶属于平移吗?毛驴拉磨属于什么现象?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三角形平移后,获得的新图形的角的度数与原图形的角的度数相同吗?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了思考,对图形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理解,掌握了图形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相关现象,顺利解决了问题。同时,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上下求索,形成了遇事不慌,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立足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平台,使学生在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了自身的判断机制,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本文从学生日常生活、学生预习探究、课本学习内容、微课视频情境、学生合作沟通、学生实践操作出发展开了教学探索,推动了学生数学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获得了有效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为问题情境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米娜.利用微视频探究初中数学问题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0,22(02):206.
[2]王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