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 整体构建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内涵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邓红燕
[导读] 最近,听了一位王教授的讲座,如同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那伴雨的春雷更是给我内心深处不少震惊
        邓红燕
        荣成市第37中学  山东荣成市 264300
        最近,听了一位王教授的讲座,如同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那伴雨的春雷更是给我内心深处不少震惊。
        王教授报告中鲜活的例子都来自各地的中小学课堂,每个事例都让人觉得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王教授的“怎样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怎样进行整体构建、教师对教材整体贯通把握的必要性等等观点都深深吸引了我,好像在我前进的路上燃起了一盏指路灯。
        王教授说道哪个数学教师知道中学阶段的知识树或将中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知识梳理。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我觉得好自责,别说是整个四年的教材整体把握,有时候连一册的教材都没去很好的做整体的把握,只是在单元教学时对每个单元的教材整合一下,还总觉得沾沾自喜,好像自己钻研的多透彻似的。通过讲座,我知道了其实,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而是要熟悉的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思路,有逻辑有方法的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王老师提到对教材的把握分为四个层次,我觉得在我们心中应该只有一个层次,那就是第四个层次,把整个学段的知识横向纵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
        王老师在讲座中不断提到的知识树也让我受到很大启发,知识树感觉很神秘,但王教授终于帮我揭开了那神秘的面纱,亲见知识树的样子才顿悟到,原来知识树是一种知识和教材的系统整合,在知识树的建构中能够帮我们更快更系统的建构起对教材和知识的系统认知。再如王教授的集体备课备什么对我感触也很深。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首要的不是分析哪个概念,而是要把教材的逻辑思路和知识结构搞清楚: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一个定义、两个基本性质)、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怎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问题(提出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结果)。新课标下数学教材的编排思路一般都是:提出问题——解释概念——归纳解题步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要让孩子们有自学的能力和方法,学会是从整体上分析教材的知识点结构和逻辑思路,而不是一开始就陷入某个单元之中。
        在设计教学思路时一定要树立“效率”意识。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力求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是体现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措施。因为学习差的学生主要都是因为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不透彻,从而导致一步差,步步差,最后导致整个课程下来,成绩下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所以还是要重点抓住课上时间,提高课上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推行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制度。教师要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③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很重要的就是要精选练习题,要做到一题多解、多解归一,题不在多而在精。如果学生真的把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考试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一定要做到量少、题精,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觉得数学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让课堂更高效。
        首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智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其中以思维力为核心。思维能力作为人的智力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学生实现发展的核心。思维发展是发展的重点,因为思维发展必定牵动其他发展,其他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人的思维得到发展,所以在发展中,思维是一个中心问题。思维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已有的研究表明,学生积极的学习思维是在探索好奇想解决问题开始的,所以,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能够让学生不断的探索。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其次,指导评论思维。从根本上讲,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接收信息的过程。由于传统的接受学习模式只注重教给学生真理,而忽视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通常也就毋需辨别真伪。
        同时,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数学教学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到了相当高的地位,形象地把数学喻为“思维的体操”。苏联著名数学教学家B.A.奥加涅相认为:“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现代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数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觉得我们教育者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会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新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重要标准,但这不仅是增加学习时间和多做几道题那么简单。如果贪多求全,学生会因为在课堂上无法展开思维,只能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这样会大大阻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算遇到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会由于教师的自行给的结论失去思考的吸引力,这样的教学只能导致思能力度的下降。所以,教学中必须重视设计一些必要的空间,关键时刻创设一些悬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展开。例如:在课堂上不要急于表现自己的逻辑思维多麽的缜密,要将机会让给学生。
        (三)改编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和体验,从做学习的奴隶中解救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社会在发展,向我们新世纪的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努力的将学习进行到底,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作为我们日常教育教学的课题来研究,我们不断的改善学生的高效课堂,构建有效的课堂结构,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