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军
武汉市金银湖中学 430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对老师的教学策略与手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很多初中化学老师依然沿用填鸭式手段进行知识灌输,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都难以得到提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就如何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以期提出有效策略,真正落实和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
一、引言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学效率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进行高质量教学,成为新课改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高效课堂,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老师更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化学老师不断更新自身授课方法和教学理念,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化学素养。
二、高效课堂概述
高效课堂是指老师在有效性课堂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益。
初中化学高校课堂的构建,需要老师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实现效益最优化和效率最大化的教学目标,这其中需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也需要老师在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上有所突破。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初次接触难以理解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需要极强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这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化学的入门阶段就很吃力,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师讲授的知识,不利于后续教学的展开。
(2)实验教学未得到充分重视
受传统教育理念桎梏,现阶段很多初中老师依然沿用填鸭式知识灌输模式,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忽略了化学的实验教学,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不能亲身实验,只能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死记硬背,在前面知识点没有扎实掌握的情况下就开始后续的学习,这都直接影响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的一种基本人际关系,对教学效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当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让老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应当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上,老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作用,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才能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化学课堂上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很多化学概念都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和讲解,老师通过化学实验也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化学概念,提高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应当全面优化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对于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和设备,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自行设计实验过程,然后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缺点和弊端,最后再由老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点掌握的盲区,更加扎实的掌握所学知识内容,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化学学科其实与日常生活并不遥远,反而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息息相关。这就需要老师认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并将之运用到化学课堂之中,创设出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化学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化学中的趣味,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了解化学的魅力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如在讲解一氧化碳的时候,老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片段:在水烧开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洒到炉火上,火势不但不会减缓反而会窜出一股更大的火焰;冬天通过火炉取暖的时候,如果空气不够流通就会出现煤气中毒的现象......这些举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一氧化碳的作用和危害。而且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能够更好地加强师生互动,让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结: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也提出更大的挑战,这就需要老师充分意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转变自身观念,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霞.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智慧,2019(28)
[2]柯红梅.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高校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质(教师版),20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