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帅
浙江省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 浙江 温州 325011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及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在义务教育阶段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其知识应用意识以及能力。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为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构建策略
前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目标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要清晰地意识到小学学科在培养人才以及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中地位,基于小学学情以及教情,展开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挖掘小学数学中的核心要素,不断改进与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内在一致性。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
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必须要从数学学科的内涵、目标以及层次出发,虽然在教育界,针对数学核心素养并未形成统一、系统的界定,但就整体而言,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涵盖数学意识、数学思想以及数学人文等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数学思想指的是借助建模思想、抽象思想以及推理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创设课堂场景中还渗透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数学人文指的是培育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点,树立对数学学科美的感知,并从文化切入,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另外对于数学意识而言,主要体现的是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符号抽象能力等,引导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聚焦数学教材,挖掘数学核心素养元素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离不开的教材的挖掘和提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从教材内容中体现出与核心素养相关联的元素,以此建立核心素养培养机制。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将核心素养视作目标,在核心素养的思想渗透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过程中,可以基于核心素养建立任务体系:
第一,引导学生借助方格纸,在拼摆以及割补等实践活动中来分析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方式,让学生在动态思维中理解等积变形以及转化等常用数学思想。
第二,利用不同形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有兴趣地融入图形以及空间学习之中,让学生开始从周边的事物中把握几何的内涵。
第三,让学生掌握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将上述图形融入生活化场景之中,例如家里餐桌的面积以及农村菜地的面积等,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延伸至实际场景。
由此可见,在建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将核心素养充分融入到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加速理论知识的内化以及应用进程。
(二)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场景,多管齐下培养数学思维以及数感
小学高效课堂的建立,是一个动态优化与迭代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立足多场景、多维度,要将培养目标进行拆分,有的放矢。在教授《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前准备道具,例如小木棍以及苹果、梨子和香蕉等积木,引导学生从形象化的课堂演示中获得对数字加减的详细感知。
另外,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提供加减的独特魅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构建两大场景,即数苹果和数香蕉,前者操作如下:学生左手拿4个苹果,右手拿3个苹果;后者操作如下;学生左手拿4个香蕉,右手拿3个香蕉,随后让学生数一数水果的数量,这种方式能够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加法概念,即4+3=7,这一抽象过程体现了对应思想,要数和量实现分别对应。另外,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数感与量感的培养。数感与量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对于低段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引导其分清数感和量感的区别,数感是指在观察事物过程中形成的数量意识,相比之下,量感更多指的是在推测背景下的一种感觉或者倾向。以认识100以内的数字为例,教师提前将花生包发给学生,让学生“先猜再数”,最后比一比谁估得最准。在正式讲授前,可以让学生在不看口袋的前提下随意捧出一定数量的花生,比一比谁的准确度更高,利用这种方式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活跃度,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构建随堂互动-检测-探索的考核机制,打造高效互动课堂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强调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并形成梯度性的问题链,激发学生互动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折扣问题教学为例,教师应让学生回顾生活中所经历过的折扣现象,并让学生借助“五人学习组”的形式探讨折扣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教师可以预设一定的框架,让学生从中框架中自主选择探索方向或者议题,例如:
框架1:打折数和百分数之间有哪些联系?
框架2:分享几个常见的打折现象,并谈谈对打折的看法
框架3:设定一定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设想如果你是商家,如何设置折扣,扩大销量;如果你是消费者,怎么买更加划算。
通过“五人学习组”和“十人学习组”,学生对折扣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学生在沟通过程中还不断进行了自我修正,拓展分析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进行随堂测试,达到随时学、随堂测的目的,例如:
问题1:xx超市的所有裤子打七折。请问这个广告的含义是什么
问题2:xx电器的全部产品都八五折出售。其含义为现价是原价的()%,现价比原价便宜()%
当然为了让检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构建课后习题时,也要融入“基础题”、“发展题”和“提高题”,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具体而言,基础题,主要考察打折的基本概念,以填空题为主。例如50%=( )折;九五折=( )%。而发展题为简单的计算题,以解答题为主。例如,一套童装原价200元,打折后的售价为150元,请问折扣力度为多少?相比之下,提高题是在发展提的基础上加强了知识点的多次运用。例如,小丽在超市购物,准备购买6盒牛奶,A超市牛奶原价是4元,现在进行八五折优惠,B超市原价4元,现在买四送一,请你计算在哪家超市买更合适。由此可见,教师在设定习题是要有层次性、梯度性,要以促进学生思维活动为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机械式和灌输式的教学理念,要注重强化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桑楠.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高效课堂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究[J].考试周刊,2020(87):86-87.
[2]黎云东.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数学素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0(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