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宝
安徽省芜湖市八角学校 241012
摘要:伴随着国家经济与个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了传统应试教育当中的弊端,并且积极的开创全新的教育模式。在诸多创新教育模式中,项目学习是当下较为热门的学习方法,该种方法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去学习了解知识,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提高自己对知识的印象。本文将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项目学习;初中物理,学习质量
引言:对于学生而言,初中物理的相关知识存在着大量的抽象概念,如果单凭教材的书面形式去了解这些内容是较为困难的。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思维逻辑较强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为轻松,但是对于一些思维逻辑较差的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就变成了一种折磨。而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就需要让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在物理学中,大多数抽象的概念都伴随着具象化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具象化的体现,让学生了解抽象化的知识。而项目学习,正是让学生将这些抽象化概念具象化的过程,让学生扮演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并且通过“工作”的方式,共同探讨挖掘物理学的知识点,就像是成年人的工作一样,让学生自己成为一个探寻物理知识的物理学家。
一、实验探究中的项目学习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伴随大量的实验,初中物理的大多数知识点,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探究[1]。对于学生而言,物理实验也是较为有趣的,并且初中的物理实验难度也较低,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操作。因此,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时,利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质量。在开展物理实验之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不同的实验目标,让学生以达成目标为目的进行实验。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学生而言,有目的的进行一些事情,往往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动手欲望,因此,在实验开展之前,教师一定要围绕着教学的内容,事先为学生布置明确的实验目标,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实现某种反应或者某种效果,而是要让学生切实在实验中做到物理变化,并且能够完整地展现出来。
例如,教师在“认识浮力”一课中,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鱼缸或者水盆,在其中注满水,让学生将一些物体放在水面上,并且让这些物体漂浮起来。不同的物体密度不同,因此,部分物体虽然看似较小,但是会直接沉底,而部分物体较大,却会浮起来。而学生在不断更换物体时,就会逐渐了解到,水的浮力与物体的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其他因素。这时,教师就可以展开相应的密度教学,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另外,在这个实验中,如果学生选择实心的物体,密度较小的物体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对于那些空心的物体,即便密度较大仍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教师也要对这部分概念进行讲解,避免学生混淆密度的相关知识。
二、知识研讨中的项目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方式[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探讨问题能够更加放松,不会有师生之间的隔阂。因此,在项目学习中,就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构建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交流分享各种知识点。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搜索想要了解的物理知识,并且通过研讨的方式,去分析各种物理知识中所带来的物理现象。
在让学生自行进行研讨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前定制研讨的目标与方向,让学生能够根据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进行钻研,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寻找相关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在学生研讨的过程中,也会自然而然形成优良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会不断纠正每个学生的错误理念,可以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准确阐述自己对物理知识中不明确的部分以及认知错误的部分。对于教师的传授而言,同学之间的交流更能引起共鸣,而教师也可以适当的介入到学生的研讨当中去,通过简单的引导方式,让学生能够一直保持高效的研讨方式,避免探寻知识的途径出现偏移。
例如,在“光的反射”一课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出研讨的命题“光为何会发生反射,反射带来的效果是什么?”让学生自行去探究光反射的原理,并且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感受光反射带来的效果。另外,人眼能够看到事物也是源于光反射原理,因此,教师在学生研讨过程中,也可以有意提醒学生人的视觉也取决于光的反射。激发学生研讨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光的反射又一个基础的认知。
三、劳动技能中的项目学习
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在日后生活中更好地应用[3]。在物理教学中也是如此,初中物理教学的知识大部分可以被学生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最直接的展现出相关的物理原理。因此,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劳动技能类的学习项目。展开这类项目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的实际的生活当中,让物理知识变成可以触摸的具象化知识,而非是一种抽象的,不可视的理论。在实际的物理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相关的物理原理,做出一些小发明,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或者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能力。
劳动技能类项目的学习,实际上是让物理教学与劳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应用物理知识。这样让学生在学到知识后,第一时间运用起来,也就是说,将学习带来的效益短期化,而非长期的发展体现出来。
例如,教师在进行“滑轮及其应用”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滑轮,让教师通过这个滑轮收取作业或者卷子等等。让学生认识到滑轮的应用。而在后续的教学当中,也可以利用这个滑轮展开相应的理论教学。由于滑轮本就是由学生自己制作的,因此学生对滑轮知识也较为感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研讨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可以通过劳动技能中的项目学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感受物理学习为自己带来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阚宏茹[1],骆波[1],.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以综合实践活动“自制密度计”为例[J].中学物理,2019,0(12)
[2]赵萍[1],.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4)
[3]朱柏树[1],沈慧珠[2],顾俊琪[3],.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以省级赛课“设计简单电路”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19,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