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创意学院 浙江省 金华市 321000
摘要:通过法式对比的方法对浙江省金华市上钱村的三座古民居进行断代研究,重点从砌墙手法、柱础式样、梁架布局、大木做法、斗栱分布、门窗种类等方面进行勘察,铺助测绘技术,最终得出建筑建造年代下限为明代的结论。
关键词:金华;古民居;楼上厅;断代
古建筑断代通常有文献查阅、题记勘察、法式对比、C14测年等途径,而对于那些尚未公布为文保单位且名不见经传的古民居而言,参照一些有明确纪年或由文物部门确定年代的文物古建筑进行法式对比应该是目前所能做到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浙江省金华市上钱村古民居是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但不知何因最终未能公布为三普登录点,也未能得到重视,以致人去楼空,风雨飘摇。笔者在2013年和2017年两次走访上钱村,上钱村是一座超过千人的大村,外围已无古意,村中钱氏宗祠已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仅保留了数座体量不大的古民居,玉泉路40号和鲤鱼塘街16号等三座最有古意,其中一对“姊妹楼”被认为该区现存最古老的民居。
一、玉泉路40号
玉泉路40号俗称香火厅,原本三进,现仅存门厅。建筑坐西朝东,硬山顶,单层厅堂,彻上露明,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明间抬梁穿斗混合式,分心造,用五柱,前双步梁对后单步梁和穿枋,次间全穿斗式,六柱落地,因为中柱前后结构不对称,所以形成前檐高敞,后檐低矮的造型。所有柱子柱头卷杀,用讹角坐斗,月梁、随梁枋、穿枋等制作精良,梁端圆润饱满却不做龙须纹,梁柱、梁檩相交的节点处用计心造丁头栱、十字骑栿栱等连接,柱础为礩形。该建筑次间与后搭建筑连为一体,明次间隔断也有了后期改造的痕迹,明间椽望因为年久失修几乎全部损毁,不过整体大木构架还是原物。
二、鲤鱼塘街16号
鲤鱼塘街16号为单幢两层楼屋,建筑坐西朝东,硬山顶,面阔为不常见的双数四间,又似两间一组的拼接。外立面是用俗称十八金砖的条砖错缝卧砌,山面用砖砌博风板,东向一楼门窗错开,二楼辟四窗洞,南向山面在二楼也辟有一窗洞,北向搭出披屋附房。梁架进深为八檩,穿斗结构,出后廊。走进一楼,可见两明间中榀为八柱落地,柱础为礩形,楼栅梁与柱子两侧用丁头栱连接,明间南北榀为七柱落地,仅在减柱处用一攒一斗三升承托楼栅梁,南次间山面八柱落地,北次间山面七柱落地,楼栅下各节点均无斗栱,西北缺角,可能考虑风水问题或宅基地所限。北明间内设有四扇高大的四抹槅扇门,格心用一码三箭的变形式,绦环板上用高浮雕手法雕刻铜钱纹、卷草纹、万字纹等,隔断为竹编夹泥墙。该民居的亮点在二楼,最高处脊檩距离楼板约5.00米,楼层远高于底层的2.95米,是浙中西部典型的“楼上厅”做法。楼上木柱与墙体间有铁件牵引,用于抗风,木窗表面用包钉磨砖镶嵌,用于防火。柱头设讹角海棠线坐斗,再用斗栱、帽翅、替木承托檩条,有的斗栱栱面除了做出栱瓣外还刻有精致的混线,替木除了素面做法还有做出古拙的卷草蝉肚纹装饰,楼上每榀梁架均为穿斗结构,不设月梁,每间前檐额枋与檐檩之间设一斗三升的平身科两攒,栱瓣明显,后檐不设斗栱,脊檩、下金檩下各间设襻间斗栱两攒,形制同样为一斗三升,各檩条上部用椽销固定各椽,椽间密集,椽材粗大,椽上铺设望砖再垫小青瓦。通过简单的测量,步架约1.15米,前坡各檩从高到低距楼板依次为4.10米、3.50米、3.10米,后坡各檩从高到低距楼板依次为4.10米、3.50米、3.10米、2.80米,由此可换算出该建筑屋顶举架,举高与进深之比约为1/3.63(不含后廊),近似于《营造法式》宋代建筑屋顶坡度的1:3-1:4的大小,前坡各步举高分别为脊步约七八举,金步约五二举,前坡檐步约三五举,后坡檐步约二六举,较《工程做法》清官式建筑举架平缓甚多。
鲤鱼塘街16号北面另一座古民居无论外观造型还是结构做法都与前者几乎一致,只是进深略小,为六檩六柱落地,穿斗式,出前廊,上层与底层的高度落差比前者更为显著,不过保存现状次于前者,北端因为建造新房而被拆除,仅剩三间。
三、法式对比
三座古建筑均无题记留存,也无文献可查,唯一历史线索的“村史”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说明万历二年(1574年)钱宏六公从下新屋村析出在此建村,一说宋末元初此地已有聚落,这些建筑究竟由谁建造、何时建造等信息均无从考证,所以只能寻找本地做法形制相似的文物古建筑进行结构对比,以得出较为准确的年代区间。玉泉路40号的断代可参照永康厚吴村明成化四年(1468年)的衍庆堂正厅、永康大屋村明弘治初期(1490年前后)的大夫第正厅、武义上邵村明早期的擂鼓厅门厅、兰溪三泉村明早期(另说宋末元初)的世德堂正厅、浦江周宅村明初的肃雍堂正厅等,最为显著的相似点是扁作月梁的两端无龙须纹,且梁柱节点用单栱或重栱丁头栱,省内宁波北宋保国寺大殿、金华天宁寺大殿和武义延福寺大殿的木构做法亦如此,而至明晚期不见此做法实例,由此判定香火厅门厅的年代下限不会晚于明中期。鲤鱼塘街16号及北面建筑的断代可参照省内金衢盆地以及皖南一带的楼上厅建筑。作为干栏式建筑的延续,楼上厅民居滥觞于宋元,止于清初,清代楼上厅多为上下皆做厅,现存楼上厅建筑多是明嘉靖、万历年间遗存。比较兰溪长乐村明成化、正德年间(另说元至正年间)的望云楼、金华傅村明崇祯年间的敦睦堂、金华雅畈村明代七家厅后进及厢房、武义王村明代花厅后进堂楼、龙游旧宅村明代(另说南宋)钱会昌宅、东阳王坎头村明中前期的森玉堂、皖南明中期的老屋阁、程氏三宅等,发现其相似点有砖砌博风板、包钉防火砖窗、礩形柱础、襻间斗栱、丁头栱等。由此判定“姊妹楼”年代下限为明晚期,另有村民介绍这南北两座楼上厅口口相传就是钱氏始迁祖建造的祖宅,虽然没有确凿的文字记载,但此说与法式对比得出的断代结论却是吻合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上钱村三座古民居的建造年代为明代基本可以成立,至于是否有后世模仿前朝的复古做法,本人认为可能性不大,每个时代的审美取向都会影响到建筑细部的做法,推陈出新,根深蒂固,比如浙中地区明末清初的壶嘴状牛腿代替了外檐的出跳插栱,月梁两端的扇面形雀替代替了丁头栱,以至后来牛腿与雀替在造型和雕刻上不断繁缛的演进。上钱村古民居作为地域性特色明显的早期木构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建议相关部门能为其做更为详尽的考证,并推荐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得以有效的修缮与利用。
图1:山墙做法 图2:斗栱做法 图3:月梁做法
参考文献:
[1]王仲奋著.《婺州民居营建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洪铁城著.《东阳明清住宅》.同济大学出版社 [3]张伟孝著.《明清时期东阳木雕装饰艺术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金东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主编.《金东区文物古建筑精粹》.浙内图准字[2012] 金3号
作者简介:胡波(1979.12-),男,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浙江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