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祝自飞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祝自飞
[导读] 摘要:在时代的推动下,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乡建设的步伐,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力度,开创新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城市规划建设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南宁市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在时代的推动下,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乡建设的步伐,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力度,开创新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城市规划建设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城乡规划建设是我国目前备受关注的项目,只有有效加快城乡发展,才能早日实行城乡可持续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在城乡可持续化发展的当代主题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面临着环境问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统筹规划,结合时代的特点,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城乡环境不受到破坏,使得区域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态势。
        2 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城乡规划是区域发展的愿景和蓝图,是城乡建设的依据,所以必须要符合长远发展利益。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做到和谐统一,所以城乡规划必须要严格依据生态导向展开[1]。然而,就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和建设现状来看,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城乡规划建设。受思想意识的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缺乏正确认识。所以,在城乡规划中,往往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一切为经济建设让路,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和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很多城市空间无序蔓延,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生态为题。同时,传统规划缺乏有效评估城市发展、人口规模、资源承载能力的依据,导致规划往往有着严重的滞后性,所以往往规划的关键指标常常面临失守的威胁。随着生态保护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观念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形成了普遍共识,如果如果在城乡规划中没有得到整体性的考虑,那么必然会造成各领域生态发展初选各自为政的局面,这既不利于城乡生态的整体发展,也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3 城乡规划建设的目标
        现阶段,为了在世界竞争中占据高地,国家不断提高综合发展能力。城乡规划建设作为其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正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目前,中国在城乡规划建设项目上投入了大量人力资本,旨在实现大规模的规划创新,提升经济发展空间,增强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的综合优势。城乡规划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合理有效地安排城乡基本空间和环境,实现活动资源的公平分配。城乡规划建设任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比较复杂。首先,要收集基础资料,科学调查城乡情况,确定促进城乡未来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影响措施,根据城乡目标战略,估算未来建设规模,制定阶段性规划指标;其次,根据城乡实际环境特点,根据具体功能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划分,使城乡空间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对城乡基础设施进行统计,并从各地区的角度,对设施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合理布局;此外,还需要对城乡发展区和原有地区进行相应的规划规划,实现新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老区陈旧化区位的合理转变。除上述任务外,还需选择合适的施工企业进行具体规划方案,制定相应的施工要求和施工方案,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布局,实现城乡规划的最终目标。
        4 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城乡规划关键要树立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思想为引领,真正将生态文明理念运用于城乡规划与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实行整体性的城乡规划。

1)城乡发展定位:城乡各项建设的最终立足点都应落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上,要把城乡建设发展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相挂钩,致力于建设河湖秀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市和乡村;2)城乡布局规划:城乡整体布局要体现生态性与协调性,避免无限制的开发和使用,调整城乡的空间结构,在区域内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优化配置;3)城乡功能规划布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为人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生态产品,对各功能区进行优化调整;4)城乡文化建设: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中,宣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真正使环境资源保护深入人心,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下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2]。
        4.2 构建全面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制度
        在城乡规划中,通过运用规划建设制度,可以确保此项工作正常开展,同时随着工作不断开展构建为完备的土地规划建设体系,可以推动城乡建设,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当实际开展城乡规划工作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建设制度,与此同时对于领导层而言,需要科学规划与应用土地资源。唯有有效管控土地资源,才可以降低资源分配缺乏合理性等现象的发生率。当管理土地时,同样需要以国家标准为依据,而且还需重视环境问题,从而促进城乡健康长远发展。当制定项目的时候,应该编制不同方案,然后选出最佳方案,杜绝更改其中与土地规划相关的内容,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以具体内容与原则为准。除此之外,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应该纵观全局,在城乡建设规划过程中,需要确保整体性能,在第一时间改善不良问题,从而更快、更高效地进行城乡建设规划。
        4.3 明确划分城乡功能区域
        在传统的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够清晰,主要体现在各功能区域划分上。它只从地理角度实现了功能区的划分,没有考虑各区域之间的开发与合作,导致各功能区之间缺乏沟通设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城乡建设时,必须深入贯彻“一体化”的规划理念,结合城乡内部特点和结构特点,把城乡建设成为具有生活、生产、休闲三大功能的智慧型城乡,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减轻自然环境污染压力,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4.4 调整城乡产业结构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既要凸显城乡生态保护和生态服务功能,又要以生态建设带动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快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在减少资源浪费与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提升[3]。这要求城乡规划要结合当地的资源分布状况及产业优势进行结构调整,坚决不搞一刀切,而是要通过改造生产线、寻找替代能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走可持续产业发展道路。如江苏淮安对其原有的传统纺织、食品产业进行生态环化改造,通过引进节能环保生产设备和高新技术实现资源的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使用,实现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以工业共生、物质循环、自然和谐为特征的淮安经济技术开发生态工业园区。通过类似的产业改造,能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增长,同时满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需求。
        5 结束语
        总之,为有效加快我国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我国依靠信息技术进行规划建设,不仅是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更是为城乡低收入人群增加经济收入,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减轻负担,城乡规划建设有效改进乡镇人员的生活质量。对于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师不仅要在建设中发挥出城乡文化和政治,更要在建设中探索适宜的转型方式,运用创新的新型方式在实施中要促进与规划相结合,致使城乡规划发挥出更好的引导作用,早日实行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辉.开展城乡统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园林,2012,28(06):12-15.
        [2]赵丹,何永.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导向的城乡规划变革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7):34-38.
        [3]王小荣.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导向的城乡规划变革[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