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设备管理检修分开的探索和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孙文清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推动着我国各个领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德工务段  河北承德  06825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推动着我国各个领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铁路交通的不断发达,桥隧设备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因此在修剪起来较为困难,并且所花费的价格较高等,就需要做好相应的设备管理以及检修工作,通过检修和加强管理来发现设备质量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维护铁路运输的安全。下面将针对桥隧设备管理检修分开的探索和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桥隧设备;管理;检修;探索;实践
        引言:长期以来,铁路工务部门采用检查和维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使得铁路桥隧检查和维修经常脱节,设备管理养护工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实施。我国铁路正朝着高速、重载的方向发展,传统的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已经明显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工务管理,出现了检查工作量大于维修工作量的管理矛盾。随着铁路维修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铁路工务部门开始探索实施工务系统检查维修分开的管理模式,分别成立了检查和维修的专业化队伍,强化了检查人员的作用和地位,建立了检查和维修的有效沟通渠道,使得桥隧检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桥隧检修分开工作思路是正确的,有效地解决了检查与维修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有效经验予以推广。
        1检修分开模式的实施原则
        所谓“检修分开”,就是明确划分检查工区和维修工区的职能,实现桥隧检查专业化、桥隧综合维修规模化、桥隧保养维修经常化,从而合理优化劳动资源,使检查、维修工区的职能更明确,工作层次更明显,桥隧设备检修更加有序可控。在检修分开模式中,检查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比维修更加重要。检查工区通过建立检查数据系统对检查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桥隧设备的病害;维修工区通过专业化维修,能使病害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使检查与维修既能分开进行,又能有效配合。
        2桥隧设备检修分开的探索与实践
        从这几年我段实施桥隧设备检修分开模式的实际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国铁路检修合-管理模式毕竞实施了很多年,因此检修分开模式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下面就对实施检修分开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1桥隧设备的检查
        桥隧设备检修分开的管理模式将检查放在了更为关键的位置,而桥隧设备的检查可以分为定期、经常、临时和专项检查等,从而能够全方位地检查桥隧设备,及时发现其中的病害。
        春季的检查主要是查看设备的排洪和防汛情况。而在秋季,应全面检查桥隧设备的运行情况,然后评定,最后制订整改措施和病害处理方案。对于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状态改变较快的部位,应经常检查。如果设备受到一些突发情况的影响,例如地震、台风、火灾和撞击等,工作人员需立刻进行临时检查,查看设备的状态和结构有无变化。专项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限界、桥梁上拱度、挠度、墩台和基础部位的病害。在桥隧检查工区设立病害检查记录簿,工作人员要将检查的时间和发现的病害如实填写在记录薄上,然后由技术人员分析填写的数据。每年的秋季,工作人员都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然后评定每一座桥隧建筑物的实时状态。
        2.2桥隧设备的维修
        检查工区通过对桥隧设备的全方位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设备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维修。桥隧设备的维修可分为综合维修和经常保养,其中,综合维修以整个设备为单元,目的是恢复或部分恢复各部件的功能,保证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

桥隧综合维修作业质量的验收要严格执行工务段、车间、工区三级验收制,分级把关,异体监督,以有效控制综合维修的质量。相关部门要注重对桥隧建筑物的日常保养,对于超限以及接近超限的部位,应尽快清除,使桥隧设备处于稳定状态,保证行车安全。日常保养的评定方式分为三种,分别是桥隧维修工区自评、桥隧车间定期评定和段抽查评定。定期评定应结合春、秋季大检查,由主管、技术人员和车间正副职负责完成,主要考察钢梁桥以及其他设备的保养质量。
        2.3 桥隧设备维修及验收质量控制
        桥隧建筑物维修工作实行综合维修和经常保养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设备状态完好。1)综合维修:工务 段根据上年度秋检结果和当年的春检情况,结合生产财务 计划制定段年度综合维修计划于4月初下发机械化工队执行。综合维修作业前检查工区工长与机械化工队队长共同对 即将进行综合维修的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复核工作量,双方签字确认。综合维修作业中,机械化工队要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确保作业质量。2)经常 保养:保养工区按照《桥隧建筑物保养质量评定标准》执行。保养工区根据车问制定的月份保养生产任务单,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先紧急、后一般的原则进行细化,工长合理安排人员,对需保养设备 按照保养质量评定标准进行维修。每日填写(桥隧日计划及完成表》《班组综合管理手册》及需上报的其他资料。其中桥涵标志歪斜或倾倒需当日处理完毕,破损或丢失的由线路车间当 日通知桥梁车间处理;桥面、桥头坍碴等落实到具体巡道人员,班班检查,及时清理。
        3检修分开的实施成效
        检查、维修分开的管理体制实施后,实现了设备状态评定的动态管理和检查的专业化,也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使维修工作实现了机械化。桥隧设备的检查几十年来都是由工区工长、车间主任来检查的,由于设备数量多和其他工作的干扰,检查人员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检查完设备,存在没有检查设备而编写检查情况的现象,造成车间检查的检查手册填写内容情况与工长检查手册填写内容不一致的问题,还存在工长文化程度、知识水平有限,无法将设备的实际情况真实的上报,导致段、车间对设备的情况掌握不全面不真实,产生对设备的掌握情况出现片面性。站段实施检修分开,车问成立检查工区,专门组成了一支检查队伍,抽调车间业务素质高的生产骨干,很多又是大中专毕业生,业务素质高,由他们把检查的情况汇总分类分析后汇报到车间,这样车间掌握的情况将更加准确全面,依据可靠的数据安排维修生产任务,更有利于整个车间的工作。检查工区利用配备的数码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先进设备检查分析设备状态,建立数码设备台账、设备照片库及病害设备照片库,并利用微机中程序进行设备状态评定,可随时掌握桥隧劣化变化情况。检修分开后车间成立机械化工区专业队,便于车间安排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作业时便于分工,工时利用提高,有利于设备质量提高,能够节约材料,特别是劳动力节约,过去小工区10人左右,作业分组,安排3人防护,现在30人作业也是-组防护员3人,如30人分三组需9人防护分散劳动人,现在集中作业,可以节约作业人员,提高工时利用。同时工区在人员管理、材料管理及机械化工具使用上,也得到了加强,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生产进度及维修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4结束语
        铁路安全运输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正常出行有着重要作用,桥隧设备的良好运行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输的重要基础。通过检修合- -的传统模式向检修分开的全新模式的转变,全面推行“专业修、集中修、天窗修”,有效降低了桥隧设备检查和维修的随意性,使桥隧维修作业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有效解决了检查与维修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桥隧设备的稳定运行,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为铁路安全运输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晶,孟祥宝.大秦线重载桥隧检修分开管理模式探索及实施[J].太原铁道科技,2018,17.
        [2]任慧丽,检、养、修分开确保桥隧设备质量[J]上海铁道科技,2017,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