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冯爽
[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暖通空调在建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能有效控制室内温度,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合理的地节约能源,从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沈阳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暖通空调在建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能有效控制室内温度,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合理的地节约能源,从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但是,暖通空调系统在传统的建筑节能系统中应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合理的进行方案设计,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增加了能源消耗,所以,在全球能源日益枯竭,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这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得到重视,给予解决。深入分析建筑空调节能技术在暖通系统的应用技术,确保建筑暖通节能系统得到更有效的应用,提高应用效果,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暖通空调系统;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措施
        1导言
        我国建筑行业在快速发展中,随着全球温度的不断提高,空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对应的能源消耗随之增加,暖通空调在建筑能耗中的占比不断增加,然而因为世界能源的短缺,加之我国朝向节约型国家方向发展,暖通空调节能现象被社会上的诸多人士关注。而建筑环境时常出现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对暖通空调的节能效果带来影响,所以怎样结合建筑环境的发展情况,实现暖通空调节能工作质量最大化,成为建筑行业前进发展的主要方向。
        2暖通空调节能原则
        在暖通空调的设计施工中,应融合科学的节能技术,并充分考虑其经济性。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后期运营阶段,在设计和制造阶段也应考虑其节能性,加强设备研发,降低产品成本,以期为产品的广泛应用提供竞争力。因此,在设计和制造阶段应尽量充分应用新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是按照一年中使用量最大时进行计算的,而四季气候变化较大,为适应气候变化,暖通空调系统应具备较为便利的调节性能,方便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对其进行调节。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根据气候变化自动调节暖通空调系统,还能实现自身能耗的降低。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建筑构造的复杂性,暖通空调系统还需要充分考对可循环使用能源的利用,是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降耗的重要方向。在能源使用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环能源,并将暖通空调系统内部的部分余能进行回收利用,可提高其能源使用率,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其次,可循环能源的利用可推动暖通行业朝着绿色方向发展,既满足了人们对绿色和谐社会的向往,又满足了相关排放标准。
        3暖通空调的节能降耗技术
        3.1变频技术的合理应用
        目前,变频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对空调系统的运行负荷进行监测和反馈,根据功率大小调节空调风量和冷量的输出,最终调节和控制房间的温湿度环境。此外,设备生产厂家应改进变频技术,提高监测和反馈速度和精确度,快速准确调节从而减少能源的使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3.2新风系统的热回收
        对于新风系统,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先将室内的空气排到室外,再将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自身系统的热回收器中,在不消耗其他能源的基础上,将室外的新鲜空气与室内排出的空气进行能量交货,以此来提高或降低室外补进来的新风,最后通过通风管将空气送入室内,整个过程不仅具有连续性,而且可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洁净。同时,没有增加其他能源的消耗,达到提高环境的舒适度目标,
        3.3太阳能再生技术
        就太阳能自身而言,就是一项可再生能源,不仅无污染,还可持续性利用,是节能降耗领域的主要研究类型之一。而在暖通中应用太阳能,更加促使其达到节能降耗的绿色宗旨。太阳能在建筑暖通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太阳能的科学运用,经热导循环处理系统将其转换为热能或电能,结合暖通空调产品,来达到热能获取及供暖需求。
        3.4地源热泵节能技术
        此项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能耗低,利用可循环能源,且拥有显著性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不仅能解决建筑室内的供暖供热问题,还能在制冷的调节上发挥出明显优势。并且地源热泵节能技术的应用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也不会因此而造成污染,因此在现代的暖通空调设计环节上,大多都运用了该项技术。如今,地源热泵技术已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暖通设计技术类型,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应用比较普遍,系统运行稳定,地源热泵系统不仅可以独立承担建筑内制冷和供暖的环境需求,还可以通过与供热辅助设施、太阳能设备等以串联或并联的形式进行联合的运行方案。


        4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4.1对暖通节能设计方案进行完善
        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决定了其在温度、湿度、运行时间等方面的控制方法,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和分析使用场所的具体情况,以满足实际需要。一方面,可以在送风系统的节能设计中,采用变频送风方式,根据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变化,调节送风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定风量的送风方式,根据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水量的调节。另外在一些医药和食品类项目中,对有压差要求的场所,送风机和排风井应采用变频控制,节约电能消耗。
        4.2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布局,充分运用节能降耗技术
        在系统设计中通常是以风能及太阳能等自然资源的利用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然而,要充分实现对能源资源的有效性利用,还需要按照该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整体性的合理布局。所以在设计时,暖通的设计人员要与建筑的设计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便于在全面掌握建筑物实际情况下展开合理化、具体化的布局,还能实现对自然能源资源的有效性利用,提高了节能降耗几率。此外,在建筑物的外围设置保温性措施能对暖通空调运行的能耗产生影响,如若围护保温性能状态最佳时,能够有效的降低空调的冷热损失量,进而达到建筑暖通空调的节能降耗的运行目标,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好坏对一个建筑能耗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该加大对新材料的研发,鼓励使用新材料,对被动式建筑的政策进行补贴等措施。
        4.3注重空调系统的灵活多样性
        随着建筑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建筑功能的日益复杂,对空调系统的灵活性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多联机空调系统是一种灵活多变的空调系统,在我国的空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其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室内独立运行、使用的灵活性。用户根据室外气候的变化和各自的要求,在一年内的任何时候可随意地选择机组的供暖或供冷运行模式。这种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场合、不同人群的需要。其次,系统的灵活扩展能力。多联机空调系统可以整幢大楼一次完成安装。投入使用,可以先定购初期安装所需的机组,部分安装;可以让租住人订购机组,随着大楼的租住情况逐步安装投人使用。对于分期投资项目或扩建项目,多联机空调系统可以在现有的系统之上重新再增加新机组。最后,系统布置紧凑、简洁灵活。由于多联机空调系统没有体积庞大的风管、冷水机组等,因此可不设空调机房,从而增大使用面积和有效空间,且系统布置方便灵活。
        全空气系统、水-空气系统等也在不同建筑中得到使用,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如学校、商场、医院等,空调系统使用时间集中,对温度和湿度有要求,此类建筑一般更多的采用冷水机组和风机盘管的组合方式。所以对于一个建筑的空调系统的选择,要根据其特点,使用方式进行方案确定,减少能源消耗。
        4.4加强系统运行的节能管理
        在科学的设计、高控制水平、合理化布局和充分运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潜力。在实际运行中,节能调控是该系统节能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核心要素。可通过先进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对建筑物的内部运行情况和参数进行实时性的监控和在线监测,以及动态调度管理。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目前已经十分成熟,系统运行稳定,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明确系统运行的耗能情况,对于耗能较高的则可展开针对性的处理,从而缓解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问题。在此同时,也能保障空调系统的运行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和经济性。
        4.5按照实际情况创设多元化的冷热源
        暖通空调整个体系的广泛使用,会增加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还会破坏到生态系统,所以科学的选择冷热源成为重点话题。系统运作要强化冷热回收系统的设计,确保能源使用效果的最大化实现,增加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多利用空气能,电能,太阳能,地热能为主的设备产品,减少环境破坏和能源消耗。
        5结束语
        总之,暖通空调作为现如今建筑中的一项重要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们的生活环境,个性需求越来越高的要求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对其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业朝着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系统设计时,对暖通空调的系统方案选择,产品的选用,节能控制措施的运用,应该进行对比分析认真规划,逐渐推动现代建筑朝向绿色、节能、环保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马武送.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05):171-173.
        [2]贺山.谈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6):99.
        [3]刘丽娜.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3):143-144.
        [4]王子涵.谈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6(07):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