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中的问题与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朱赟 董非凡 高中鑫
[导读]
        武警警官学院  成都市  610213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被"就业难"问题所困扰,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2019年我国有727万名研究生和大学生毕业,外加2018年未就业的大学生,2019年有810万毕业生就业。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但大学生由于个人精力有限、经验不足,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实现成功创业。因此,很多大学生会选择以团队式模式进行创业。
        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内涵
        凯兹恩巴赫与道格拉斯史密斯在《团队的智慧》一书中指出,所谓团队是指一组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行动策略、彼此之间知识与技能相互补充、成员个人的成功要依靠其他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及人数通常少于20人的团体。因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创业团队理解成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大学生组建的团体,该团队具有共同的创业意向与创业目标,他们共同对企业的发展负责,对企业拥有共同的权利与义务,通过分工与合作来推进创业项目的开展。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创业团队组织结构不稳定
        我们对某大学过去五年中的二十多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有50%在一年内解体,70%以上在三年内解体,三年后仅有14%左右的创业团队的成员未发生较大改变。导致创业团队巨变的原因有:第一、从创业团队的组建过程来看,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主要是同学、朋友或亲戚,维系彼此之间关系的主要是亲情、友情,而不是规范的组织结构体系。这种靠人际关系来维系的伙伴关系,能够维持短期的稳定,但缺乏长期的稳定性。第二、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定位尚未明确,变数较大。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可度还不够高,在学生面临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多种选择时,学生会面临多重压力,迫使他们放弃创业。第三、大学生个人素质不过关。创业过程充满着很多变数和挑战,可能让人产生挫折感。现在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稍遇困难就容易退缩,同时很多大学生从小没有吃过苦、缺乏劳动锻炼,动手能力较差。第四、创业团队的组建缺少合理规划。创业团队组建之时,很少会考虑专业、能力方面的合理搭配与互补,对各岗位的权利与义务未做明确规定,工作中容易导致摩擦的产生。
        (二)资金、社会资源、人才等核心要素缺乏
        对创业项目的良好预期是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的动因,但创业项目的推进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支撑,而大学生本身并无收入来源,他们的创业资金主要是从家庭、亲朋好友等关系密切的人处筹借来的,资金数量十分有限;而银行、风险机构并不愿意为创业团队提供贷款,因此,资金短缺成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推进创业项目的"瓶颈".创业过程中需要涉及成立公司、占据市场、推销产品等多个复杂环节,这些都需要广泛的人脉和社会资源,大学生人脉关系简单、社会资源短缺制约着这些创业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领导者往往是由一些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同学来担当的,在学生组织中有老师作为指导者,能够紧密地组建起团队,而创业团队的领导不仅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与人格魅力凝聚起组织,还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能够带领团队创造经济利润,而这样的人才十分稀少。
        (三)创业团队绩效管理不完善
        鉴于很多创业团队是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组建的,在管理过程中碍于情面,未形成制度化的管理,一些制度要么缺失,要么执行不力流于形式。在激励与分配机制上,为了团结,为了谁也不得罪,往往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事实上,这样反而使团队的一些核心成员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因为未能体现他们的个人价值,进而使团队成员产生做多做少一样,做好做差一样,无形中使团队成员产生倦怠和愤懑情绪,不能形成有效激励。


        (四)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综合能力较低
        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低是导致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的主要原因,以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例,走到一起进行创业实践的大学生往往是在交往过程中,逐步发现创业机遇,这是最初的创业意识,但创业意识还包涵了危机意识、市场意识、战略意识、竞争意识等。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团队往往将创业项目过于理想化,缺乏最基本的危机意识,不少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对其产品或项目做市场调查的意识,而只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的路径
        (一)加强团队队伍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首先,引导团队成员客观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测量工具如九型人格模型来帮助团队成员科学判断自我人格特质,做到扬长避短,实现与其他成员的良性互动。其次,不断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团队领导是团队前进的"舵手",引领团队的前进方向。对领导者而言,不仅要以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征服大家,还要以自己的素质和风范感染大家,让大家从内心深处对你产生"依恋".再次,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沟通机制。团队管理与建设过程中,很多问题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的,因此,团队应具有良好的沟通方式,能够使全体成员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集众人之智来解决各种问题。最后,构建科学的团队目标远景。团队目标远景体现了团队的目标和价值观,许多创业团队在组建之初提出了非常空大的不容易实现的目标,反而易使团队成员丧失信心,因此,团队创业目标愿景的提出可以采用"登门槛"效应,由低至高,逐步实现。
        (二)制定严格的制度,实现科学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创业团队要实现高效管理,需要制定严格的团队管理章程和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团队管理章程的制定要定位科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章程中应包含团队的创立目标、项目经营范围、资金的构成、部门的设置、团队成员的职责、权利与义务等,通过章程的制定,使各项事务有章可循,确保各项事务的顺利开展。努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股权分配是创业团队成员间的敏感话题,在《中国合伙人》影片中,创业团队成员就因股权而发生过剧烈的冲突。在创业团队创立之初,就应将股权分配方案给确定下来,最好通过公证,使其具有法律效应,避免日后因为股权问题而导致团队的冲突。股权分配之后还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作为补充,以避免一些因为股份数较低而贡献显著的成员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三)建立学习型组织,保持团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
        建设学习型大学生创业团队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组织,内涵丰富,需要精心的策划和严格的管理,需要专家型的人才来操作这项工作。二、营造团队的学习氛围。现在社会已进入"终生学习"时代,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团队可以将学习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将它与考核和薪酬结合起来。三、构建培训和学习体系。学习首先得明确学习内容,创业团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还需建立制度来维持持续地学习。四、构建知识共享和交流平台。团队应通过各种沟通会、研讨会、学习会、工作总结会等形式引导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讨论氛围,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
        (四)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助推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创业氛围的营造上,积极优化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广播、报纸、电视、展板等宣传方式,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创业的重要意义;同时积极树立创业典型,通过明星效应感染大学生,激励他们投入到创业活动中来。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服务是进一步推动创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及各级政府应积极制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如贷款优惠政策、工商行政优惠政策等,并保证各项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同时,高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完善创业园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晓晔。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15)
        [2]洪学银等。高校学生创业团队构建探索[J].教育论坛,2012,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