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刘俊萍
[导读]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一直是我国重点研究的科学技术,其具备综合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化工生产、石油勘探等众多实际工业生产中。但工业化时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存在着自动化水平不高、成本经济问题、研发人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发展思路。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7
        摘要:电工电子技术一直是我国重点研究的科学技术,其具备综合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化工生产、石油勘探等众多实际工业生产中。但工业化时代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存在着自动化水平不高、成本经济问题、研发人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发展思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将信息技术和电工电子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解决电工电子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电工电子技术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电工电子技术;发展
        引言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关注信息化时代对于电工电子技术的升级需求十分重要,对其发展进行研究与探讨也能够充分发挥出其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有效优化传统生产模式与方法,真正将电工电子技术有效应用起来,并且有效提高应用领域生产稳定性。
        1、信息化时代电工电子技术主要特征分析
        灵活化:电工电子技术在信息化时代,还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可控性特征。通过将电工电子技术与计算机软件相结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对电工电子设备进行有效的远程控制,以此实现灵活作业,能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个不同的电工电子机械设备有序运转。
        智能化:智能化是电工电子技术在信息化时代所呈现出的最为突出的特征,在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更为明显。具体而言,电工电子技术的智能化特征表现为应用自动化电力的形式展开高效率的机械工作,其中机械的各项操作、参数设置、网络通信均为自动完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资源。
        2、传统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解决。根据现阶段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各研发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还是进一步对技术层次进行完善和调整,只有在技术层面有所突破,才能够快速占领市场,提升电工电子技术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力。因此,各研发机构需要在短时期内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对电工电子进行技术性升级,并招揽高素质的科学研发人员和高技能的电子维护人员。另外,当前各研发机构在电工电子技术的管理工作上还存在缺陷,例如,部分研究机构的管理人员对研发设备的管理维护不到位,许多研发设备使用寿命缩短,这使得实际研发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而电工电子技术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部分管理工作的复杂度较高,一旦出现管理不善问题(如研发设备丢失、内部研究资料外泄等),将对后续的电工电子技术研发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领导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
        3、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措施
        3.1、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
        即使是高精尖技术亦或者是先进的设备,都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操作与使用,所以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要想得以发展,首先一定要先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与能力,让其专业水平、操作技能以及信息素养等一系列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能够真正随着科技技术的提升而提升。技术人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电子电工技术,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操作技能,以此来真正有效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避免出现纸上谈兵等情况,毕竟只有真正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真正有效开发出专业技术,从而更好地满足我国电工电子技术发展需求,促进我国这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1]。
        3.2、预测控制系统的作用
        在电力电子领域中,预测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也十分的明显。其通过更长时间跨度的优化控制,能够进一步保障电力电子领域的稳定性。该技术将控制过程划分为了若干个时间跨度的最优化问题,同时进行最优解的处理。

相比于以往借助于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的处理形式而言,预测控制系统下的预测过程更为简便、且预测的精度也更有保障。例如在传统电力电子系统中,受制于供配电用电安全的需求限制,如何根据实施状况去调整发电机向线路配电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预测的精度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高峰用电的阶段,传统预测方法因为不具备适应性要求,所以一味的沿用也只能是破坏电网的稳定性以及用电的质量与安全。而预测控制系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所具备的较强的自适应预测能力,对于系统中存在的干扰以及噪音等不确定问题,其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
        3.3、培养高素质的电工电子技术人才
        电工电子技术要想站在互联网风口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效益,并引领未来的时代,相关领导阶层就必须要鼓励从内部进行创新。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需要一线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对电工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而电工电子技术对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十分高,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工电子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首先,高校需要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电工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对有志向从事该行业的学生进行着重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2]。
        3.4、实现技术综合转化运用
        推动电工电子技术在信息化时代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促进电工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实现综合应用。为此,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相应探索,提高电工电子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首先,在理论层面,应加大对于智能化监控等项目的研究,建构完备的理论体系;其次,应在实践中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检验,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实践应用,在实践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工电子技术的综合转化应用。比如,可以将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识别技术用于管理电工电子机械,以此掌握机械的实际状况,更好地开展电工电子机械维护工作,同时实现各个电工电子机械的高效协同配合。又如,可以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智能化电工电子技术作业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必须推动电工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同步,避免电工电子技术过分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3]。
        3.5、智能充电系统
        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其他电力电子产品的不断研发与应用,如何安全高效的进行充电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以往的技术条件下,充电方法单一、充电效率较低的充电方法限制了用电产品的使用性能,同时不科学的充电方法也会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害。如何有效地进行充电技术升级,这也就成了电力电子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充电技术主要分为恒压充电以及恒流充电两种形式,这两种方法的操作较为简单,且控制电路也十分简便。但是其充电效率低以及控制稳定性差等问题也是十分的突出。反观智能充电控制系统,其高效、无损、快速的充电过程,可以说是对传统充电方法的极大颠覆。除此之外,配合铅酸蓄电池的特性,还可以进行分阶段的充电。保证充电电力最大程度地接近储电池可接受充电的高效率电流曲线,同时通过智能化的控制方法来对储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电工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必然是趋向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国家要加大对我国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投入,努力培养适用于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研发机构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需要时刻关注国际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借鉴外国研发经验实现自主创新[5]。
        参考文献:
        [1]何天辉.浅谈电子技术及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J].门窗,2019,(12):230.
        [2]卢明阳.基于信息化时代的电工电子技术发展模式探析[J].南国博览,2019,(04):38.
        [3]姚志君.探讨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数码世界,2019,(01):87-88.
        [4]韩春荣.汽车维修与保养中信息化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02):141.
        [5]樊笑汐.信息化时代下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8,(34):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