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张家麟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张家麟
[导读] 摘要:新时期发展下智能电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实现了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体化法发展,其主要体现在电网质量、输电、柔性交流输电、通信、高压直流的各方面。
        天津市河东区 天津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300161
        摘要:新时期发展下智能电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实现了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体化法发展,其主要体现在电网质量、输电、柔性交流输电、通信、高压直流的各方面。基于此文章对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技术;智能电网;电网建设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当能源提供角色的电力系统面临巨大的调整。对于地球能源而言,现有可供开采的能源数量已经十分有限,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压力也让地球不堪重负。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需建设智能电网的运营模式,并逐步减少社会生产中所造成的能源浪费。而通过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会越来越快,其建设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1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指的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电网系统中,形成的一种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自动化电网。与普通的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在诸多方面都显示出突出的优势,例如智能电网能够更快速地进行信息传输交流,并实现与业务交流以及电力交流的有效结合。智能电网以集成通信网络为基础,借助一系列高端的电力设备的功能,发挥出强大的电力传感与测量作用,在进行供电时,既高效又精准,为用户提供了绝佳的体验。作为一种新型电网模式,智能电网无论实在运行效率以及质量方面都体现了完全的优越性,切实地提升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同时,智能电网还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力资源配置方案,在确保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电力资源的价值。虽然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但与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相比,其发展速度仍然有待提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企业要想保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不被逐步壮大的电力市场所淘汰,就要重视对智能电网的研发与利用。通过增大对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并投入更多的经济成本以支撑技术研发,实现对智能电网研发的进一步突破。此外,相关技术人员也应该抱着虚心求学的态度,对国外先进的技术进行合理的借鉴。同时根据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这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2智能电网建设中有关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2.1网络拓扑控制技术
        智能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借助无线传感器能够有效控制电路,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则是网络拓扑控制技术。通过网络拓扑结构的建设可以有效控制路由协议,为网络生存时间提供保障。此外,受无线传感器所形成的电磁波影响,智能电网中的所有节点都采用大功率通信,那么各节点的干扰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其通信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且节点间产生的能量消耗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费。针对此问题,可以采用网络拓扑控制技术予以解决。但智能电网中各节点的功率也不可太小,否则将影响网络的覆盖率。
        2.2电网质量优化技术
        在应用电能质量优化技术的时候,主要就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的电能质量进行区分和等级划分,以此建立出具有实用性、科学性的电能质量评估体系。在电力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对用户要求的电能质量、用电接口的经济性能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之后将经济等级、技术等级作为电能质量评估等级的基本准则,对不同的电能等级采用不同的改进措施,使电能供应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根据以往电能质量优化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比如直流有源滤波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等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技术,对降低电能输送过程的成本有着较好的积极作用,使电能供应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3电力工程输电技术
        智能电网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对于电能的质量有着一定的要求,电能的质量也决定着最终的供电质量,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维持平稳的运行状态,当各方面符合上述要求时,管理人员就可将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输电技术运用于智能电网中,即在智能电网中安装集中最新科技成果的输电技术装置。例如,为了最大程度提升智能电网的建设水平,可以运用相关技术手段:交流变换技术、超导无功补偿等,以此提升智能电网的建设效能。除此之外,对于线路长容量大的情况,管理人员可以将直流输电的方式引入与电网中,以此达到提升其输电效率的目的,尤其是在进行高压直流电的输送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注重供电的效果,提升智能电网的最终建设质量。
        2.4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智能电网的使用功能主要是引入低污染的新能源,并深入智能电网的内部核心发展。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在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也就是通过信息交流进行灵活控制的一项技术,目前国内的智能电网多采用输送高压变电。在建设中,必须把污染降到最小,确保居民生活的安全性。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与我国的电网发展理念相呼应,将二者相结合,能够提升电网建设的技术,保障周围环境绿色环保。此技术不仅降低了电网建设过程当中的电力耗损,而且提高了电网的承受能力,确保了环境的持续发展。
        2.5电力通信技术
        第一,在配电方面应用电力通信技术,有助于提高配电系统的集成性与兼容性。第二,变电领域。智能变电站是电网主要的控制对象,会在其中安放数据监控设施。智能变电站通过相关平台,能够把智能化、网络化设备与信息平台当作基础,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集控中心,并且接受其发出的指令进行调节,确保整个电网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第三,输电方面。我国相关电力企业应以现实情况为依据,深度研究监控状态与输送能力,确保平稳进行电力输送。例如在监控输电线路时,可以通过相应的通信方式,监控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基础终端以及线路状态。
        2.6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一般情况之下,换流器主要就是利用具有关断功能元件切实地保障电力输送的稳定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利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切实地保障近距以及远距离直流传输工程实现快速、有效、稳定的电力输送,甚至是偏远地区的工程也可以实现快速、有效、稳定的电力输送。在我国远距离输电当中,高压直流输电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日益发展,高压直流输电将会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会逐渐朝着容量更大以及距离更远的方向发展起来。
        3我国智能电网的前景展望
        我国智能电网的研究时间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随着该领域工作人员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一些理论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对比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可知,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相对稳定,且由于智能电网的发展倾向于配网的能力,因此西方的电网建设也更加注重环保。而我国尚有大部分地区处于传统电网的应用时期,并且近些年我国的市场经济水平逐渐上涨,使社会生产对于能源的需求持续走高,而传统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较为严重的电能消耗与环保性差的问题,因此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建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要从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入手,促进智能应用体系与核心技术体系相融合,强化智能控制的应用程度,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助力。
        结语
        综上所述,对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对于整个电力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推动其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提升供电的效率,保障智能化电网的正常运行。在技术与电网具体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智能电网对于供电网络的重要意义,了解现代电力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价值,实现电网建设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艳.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1):163-164.
        [2]潘钟毓.浅谈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6):198.
        [3]赵津.浅议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电力工程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4):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