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曼琪
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小学 523600
【摘 要】尼尔·波兹曼在他的著作《童年的消逝》中写道:“印刷术和阅读区别了成年和童年。只有通过阅读,通过继承人类文化传统,取得与社会对话的文化语境,才能实现从童年到成年的转变,才能成长为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 因此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主动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大问题。而“读书分享”,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方面的素养。当学生的阅读态度从“要我读”的被动不情愿状态转到“我要读”的主动积极状态,则教师的阅读教学工作便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读书分享 阅读兴趣
刚接手这个班时,班上绝大多数学生是不爱阅读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手机、电视、电脑等新媒体影响。要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主动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有什么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学兴趣呢?当今小学生阅读量日趋下滑,这种趋势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得知原因后,我积极呼吁班上的学生放下手机、平板电脑,回归到书本阅读,并举办读书分享会、制作读书卡等读书分享活动,为的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读书分享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阅读本身是一个以输入为主的过程,然而作为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养成的小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输入是较为困难的一件事,因此小学生的阅读不能仅限于输入,更多的应当在于输出,也就是读书分享。当一名学生能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读到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较为系统地分享给他人,那么这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感悟到的知识便得到升华,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这一方面得以提升,学生也自然而然能从中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从而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
读书分享会是较为传统的一种读书分享方式,也是较为有效的一种读书分享方式。举办学生的读书分享会,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近期读书情况,介绍自己读到的好书,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的平台,在读书分享会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多可读的书本,扩大自身的阅读面,还能在分享体会心得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自己对阅读的兴趣。
为了激发班上学生的阅读兴趣,班上举办每月一次的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分享会当天把自己近期读完或正在读的一本好书带到学校,在分享会上向其他同学介绍这本好书,说说它好在哪里,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好词好句,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心得,学会了什么。在第一次举办读书分享会中,有不少学生分享一些漫画类书籍,还有的学生分享网络小说。这让我意识到除了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还要引导学生读好书,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因此在分享会上我不仅鼓励学生多读书,老师也会在这个读书分享会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如何选书,如何分辨一本好书,以及如何读这本书,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从一本好书中获得更多。从第二次分享会开始,学生们分享的书籍中漫画和网络小说少了很多,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从网络小说和漫画转移到儿童文学上,并开始积极主动地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读书分享离不开口语分享与书面分享,因此当一名学生尝试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系统地分享给他人的时候,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我在班上举办的读书分享会,每一位学生都要分享他读过的一本好书。分享会举办初期,有不少学生在介绍书本的时候容易卡壳,语言组织不够有条理,到了后来的几次分享会,大多数学生能够流畅且系统地介绍一本书,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当学生的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会更加自信,从而明白阅读的意义,这样学生对阅读会有更大的兴趣。
二、定期制作并展示读书卡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同时,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通过读书分享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作读书卡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有效途径。教师除了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阅读情况,安排每月甚至每周的读书卡制作和展示活动。相较于常规的读后感,读书卡结合了学生爱玩和爱动手制作的特点,更能增强学生参与读书分享的积极性,而且形式多样的读书卡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短篇写作能力和综述能力,对学生语文能力全方面提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我班的学生是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除了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我还每两周安排一次读书卡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周末独立完成一张读书卡,要求读书卡不需要过于精美,能够紧密联系书本即可,内容不需要过多,能简单明了地介绍自己近期看过的一本印象最深刻的书,并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一次读书卡收上来后我发现班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非常丰富的,有的学生设计的造型很独特,有的学生图画画得很精美,有的学生书写工整漂亮,有的学生内容丰富精彩。我把收上来的读书卡展示在班级后面,并在课上鼓励学生多读书,继续努力。在课后我观察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而且在后来的读书卡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发挥也越来越好。
三、开展“品智少年”读书活动
为贯彻东莞市长安镇教育改革“品智教育特色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引领学生家庭建设弘扬优良家风,镇开展“品智家庭”、“品智少年”的评选活动。为了迎合此次有意义的活动,我在班上也积极倡导学生参加“品智少年”评选。在每一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学生及家庭成员至少有21天开展阅读活动,学生及家庭成员可以共同读同一本书籍,也可以选择不同书籍进行阅读,每天至少30分钟。家庭成员将自己每天阅读的情况,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发布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并标志好读书人、书名以及读书体会。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分享出来,让更多的家长看到,就能让更多的孩子知道这本好书。有一位学生,他每天在睡觉之前都会看课外书,没一天会落下,一开始我觉得很惊讶,为什么他能坚持?在跟他的家长交流后才知道,原来这位学生的爸爸在孩子阅读的时候,也在一旁阅读。这样一来,孩子有了家长这个榜样力量,同时还能与家长一起交流书中的奥妙,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若家长能做到与孩子一同阅读,一同交流,我相信孩子的阅读兴趣必定会大大提高。因此,这样一个“品智少年”的读书分享活动,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也有很大的作用。
不少人认为读一本书,读完了似乎也就没什么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体会也没人能够分享,导致读书变成一件很无趣而孤独的事情,从而不喜欢阅读。通过一系列的“读书分享”途径可以看出,读书分享对激发学生兴趣有着很大的作用。萧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会有两种思想。”在通过“读书分享会”、“制作读书卡”、“品智少年评选”这一系列读书分享活动下来,我发现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的分享”,对阅读量提高的同时,阅读兴趣也明显提高了,这足以说明读书分享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作用。若想要知识得以真正的根深蒂固,就把它当作一种快乐,而想要把阅读当作一种快乐,一种兴趣,那么“读书分享”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著,吴燕莛译,《童年的消逝》[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74页。
[2]汪大久,《定园》[J],第56期,1994,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