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与学有效性的思路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盛世凯
[导读] 自主探索性学习是当今小学新课改中“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教学模块的核心推进思念
        盛世凯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五小学  657000
        摘要:自主探索性学习是当今小学新课改中“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教学模块的核心推进思念。基于此,本研究以推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与学有效性为研究目标,重点从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和课程融入生活-基于综合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两个主题展开了相关探讨。“数学教育源于现实生活,也扎根于现实生活,但更应该应用于现实生活”,一节高效的综合实践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开发学生善于运用新知识、新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向主动灵活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与学;有效性
        引言
        随着小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全新教学模块的引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与学问题逐渐被引入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视线之内。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培养数学思维,更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1]。调研发现,虽然许多小学在数学课程设置中引入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板块,但比重往往较小,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不被重视,以至于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意在通过“在实践中体验”和“在活动中发展”两个主题,展开对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与学有效性的新思路;并通过融入一些实践和生活相融合的教学案例,感悟“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这一教学新思想的真谛。
1 实践中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综合实践课程
        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来源于课堂知识和教师传授,自主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只有亲自躬行,亲身体验才能把理论知识融入生活之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入领会新课改中设置综合实践课程的思想内涵,并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有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2]。
        1.1 综合实践活动可源于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群体,课前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否往往是有效开展课程教学的先决条件。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应在课前充分布置课前实践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程教学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课前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后,主动去发现日常生活中圆的存在,并做下记录,这样学生就可以把各种疑惑或答案带进课堂,在课堂上比比谁发现的圆多,增加课堂活跃性。通过这种简单的课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达到课前预习的作用,也能充分锻炼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事物的能力。
        1.2 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科学选择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可以以各自形式丰富多彩的进行,但应注重其科学性和应用性,并在各阶段学生的理解范畴之内。要想以教材内容为基准,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应用性和科学性为原则,并便于学生操作,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合理的把握各类实践活动内容和时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经常提出的“路上租车”、“购买食品和饮料”、“公园里租船”等相关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户外角色扮演实践,通过模拟春游场景,加强学生的融入感和体验感[3]。
        1.3 综合实践活动可适当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数学教学的目的除培养学生具备数学思维之外,更多是是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运用数学思维探索和解决生活中各类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尤其是课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基于课堂教学内容适度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把课堂上领会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如在“认识人民币”一颗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后与家长沟通联合组织一次课后综合实践活动,如家长可给学生20元人民币,让他们自由去商店买需要的文具,看他们如何支配这20元钱,并做好花费、节余、购物清单小账本。这样同学们在课堂上交流自己小账本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也把数学知识带进了自己的生活之中,同时也能够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2 活动中发展——课程融入生活,基于综合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1 以捕捉生活现象,丰富数学课堂内容
        在每节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充分评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探索各类生活数学案例,让教材中静态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是生活中动态的数学实物或场景[4]。如在“年、月、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向学生教授年月日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发配年历卡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年历卡,并总结发现的问题。实践中可能会发现,有的学生发现有的月份有31天、30天或29天,二月却只有28天…通过这种感官性的实践和认知,学生对年月日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2.2 以切身生活经历,引导关注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基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切身生活中学习和感受数学问题[5]。如数学中元、角、克、千克、厘米、米…等常见的数学单位,起初学习对小学生而言往往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但如若在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往往会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如以下生活实践活动的开展“生活中用到的油、盐、酱、醋的单价是多少?”“去超市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个作业本、一个铅笔盒,并分别记录用了多少钱。”“家庭成员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是多少?”、“家里餐桌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等等。
        2.3 以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再现各类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解决各类生活问题[6]。如在“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问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小组形式,让学生想办法度量一卷电线的长度。通过这种小组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不停尝试,直到最终得出答案、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可以充分发生每位学生的潜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可应用生活的道理。
        3 结语
        相对于传统的纯理论式教育,趣味化、科学化的综合实践课程同时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活跃课堂气氛。小学新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观念为切入点而推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摒弃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灵活设置教学课程,将课堂理论知识充分与生活实践问题相融合,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善于观察生活中数学问题,并善于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总之,新课改教育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与学的有效性,应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咏婧.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探索——以《确定起跑线》教学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 20(12): 87-88.
        [2] 何伟雄. 借助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为例[J].教育观察, 2019, 8(37): 80-81.
        [3] 张正凤. 探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假日小队》教学片段及思考[J]. 学苑教育, 2011, 24: 54-54.
        [4] 章春霞. 多元为梯,为评价增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提高活动有效性的策略[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9, 1: 79-81.
        [5] 徐丽君, 孙舒怡, 赵丽, 等. 借助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9, 17: 138-139+149.
        [6] 邹瑾. 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与学的有效性[J]. 小学教学参考, 2011, 17: 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