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8月第23期(中)   作者:张勇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差异化教学模式重要性凸显,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顺应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思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张勇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小学        6570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差异化教学模式重要性凸显,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顺应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思路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差异化教学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差距不断的缩小,并为今后数学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文献对比法和案例分析法,将《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作为教学案例,分别从学生差异的了解、预设差异化教学目标、实施差异教学三方面分析和研究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策略,旨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异教学;课堂;《面积单位的认识》
        
        1引言
        差异教学实质为分化教学,是将本班级内学生按照个别需求,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不断进步与发展,提升班级体整体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1]。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客厅教学中差异教学策,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与学习效率,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差异教学呢,下面章节将以《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为例重点阐述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
        2 学生差异初步了解
        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差异需求,按需进行提问,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发展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学习基础之上,适应不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要实施和开展差异教学,就需要事先了解和认识学生,包括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学习习惯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等,可通过课前预习、作业布置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来了解学生差异性。例如在《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可安排一些课前测试题:①平面图形的面积怎么定义?并利用铅笔涂抹相关图形;②用手比划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的长度是多少;③面积比大小。
        通过问题①,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和认知面积的意义是什么;通过问题②可以让学生对长度概念的建立,通过问题③可以让学生了解面积大小的比较,以便更加精准的了解学生学习起点过程中的学习差异性,并为指定良好的学习目标、确立学习步骤等提供参考。
        3 差异化教学目标的预设
        差异化课堂教学中,在充分的了解了本班级每个学生学习的差异后,对全班学生分层,分为A层(优秀)、B层(良好)、C层(困难)三类,然后依据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等,确立课堂教学差异化的目标,教学目标的预设应体现出差异性和层次性,既要面向整体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化教学目标,做到统一与层次性的相互配合,目标制定相关联性[2]。
        例如,在《面积单位的认识》一课差异化教学中,要首先设定基础教学目标:①结合教学实例,了解图形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建立初步的数字面积表象,如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②结合教学实例,按照活动教学法,让学生体会数学面积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初步的掌握图形面积估算的基本方法。同时,要进一步的促进空间数学面积概念的养成,并利用动手能力和操作观察方法等,面向全体学生,制定有效的分层教学目标。


        以上教学目标的设计为基础性教学目标,需要C层次的学生必须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而对于B层次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以上基础教学目标外,还需要制定额外的教学目标,如能够准确的估算单位面积数在10以内的图形面积;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需要设定的学习目标更加灵活,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更高,如面积估算的图形为不规则图形等[3]。
        4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4.1有效提问,互动开放
        数学课堂的互动交流至关重要,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可实现不同教学知识点的不同的看法,如错误性知识认知、教学方法的偏见等,都可以体现出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定不同难度的提问内容,比如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性的提问比较难的教学知识点,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则需要从基础知识作为提问的重点,这样分层提问,有效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惧怕数学知识,从而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4]。
        4.2分组学习,活用资源
        差异化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中应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教学,因此在小组分配的过程中,要本着“组内差异、组建平衡”的分组原则,即让每个小组中,都包含有数学学习成绩高的,也要包含有数学学习成绩较差的,且每个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应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样可实现资源的共享,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主动的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才能够保持良性的竞争氛围。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要达到分组明确,开放式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指定一个物体结构的面,然后让小组内的学生去估算这个物体的整体面积,在完成教师的估算任务以后,给自己小组完成任务的能力进行评分,丰富估算内容,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3分层练习,针对学习
        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是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因此对于差异化教学模式,应重点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平衡差异,并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力[5]。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都不尽相同,作为教师首先应尊重此类差异,抓住学生学习的共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以整体学习目标的建立为基础,实现分层、差异化教学,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提升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静.奏响“研异—异学”和谐五部曲——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2017(02):39-40.
[2]吴文琴.抓住学生差异,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差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6):108-110.
[3]卞绍红.基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小学数学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3(07):22-23.
[4]叶雪芳.关注差异,促进发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差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1(10):101.
[5]方晓梅.实施差异教育  开发每个学生潜能——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的几点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1):5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