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
晋城市实验小学, 山西 晋城 048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阅读教学日益受重视,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中的课内拓展阅读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效果,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掌握如何更好地开展阅读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拓展;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导言:
对于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其是一种脱离了教学素材的课内教学模式,通过对语言的建构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至关重要。
1 小学语文课内拓展阅读问题与原因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分析中发现,小学语文课内拓展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理解不够深刻,多直接参照教参教学,甚至对课后问题的答案也过于强调“标准化”;二是教师在进行课内拓展阅读教学时,所选择的教学资源过于单一,无法体现多样性;三是有些课内拓展阅读教学华而不实,缺少实践性与生活性,或者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主次把握不灵活,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四是课内拓展阅读教学的评价单一,评价主体过于集中,很多情况下只是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
1.2 教学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刻,主要表现在文本解读过分依赖教参,文本解读缺乏学情分析,文本解读缺乏教师独创等;二是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缺乏有效性与合理性,缺乏专门针对课内拓展阅读教学的课程开发意识,忽视课内拓展阅读课程的动态生成资源,而且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低下;三是教师组织的课内拓展阅读教学过于形式化,教学内容与形式脱离目标,教学目的脱离主旨,教学内容浅尝辄止;四是教学评价缺乏标准与体系,教师重视课前预设而忽视实际生成,关注课堂表现而忽视语文内涵,而且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上,有时评价时机不准而忽视评价目标,评价方式单一而忽视多元体系。
2 课内拓展阅读教学开展的原则
2.1 学生作为主体
以往的很多教师在开展课内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自身作为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而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承担着被动听课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大大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发展,同时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较大的限制,从而使得课内拓展阅读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新课程改革表明,在开展课内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效果。
2.2 发挥文本主导原则
文章和文本中的内容是整个课内拓展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开展阅读活动的基础,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内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自身对教材的理解来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通过阅读素材的选择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在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主旨进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科学合理的阅读方式
对于课内拓展阅读教学,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从而在根本上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
3 小学语文课内拓展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3.1 立足课堂教学,传授阅读方法
教师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
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听课文朗读,看文字,跟随老师吟诵,听老师讲故事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拼音,自主识字,接触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为进一步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中高年级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教授精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提高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能力,以及联想、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等,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3.2 围绕单元主题,适度进行拓展阅读
3.2.1 主题阅读
教材大多按照主题进行设计,通过单元主题教学培养一种品格、阅读和习作的方法,学会运用语言。低年级多半是把内容相似或相近的文章编为一组,组成一个教学单元;高年级则是以某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为轴心,把几篇课文编为一组。但是,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一单元只能容纳三四篇课文,这就很难收到预想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按每组教材的特点和教学重点,选择适量的名篇佳作让学生阅读。学生就能够在充分阅读中更好地揣摩体会主题思想、训练重点、语言的表达方法等。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变色龙》,可课外拓展《放飞蜻蜓》《燕子》《避役》等系列文章,了解同一主题下可以采用不同的题材、方法进行描写,通过比较学习,了解各题材的特点。学习了《黄山奇松》,学生意犹未尽,可拓展《黄山奇石》等文章,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对黄山也有更深认识。
3.2.2 同题阅读
教学《鹬蚌相争》时,把《战国策》的原文《鹬蚌相争》的语段适当地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遣词造句的精当及古文的韵味,进而引导学生吟诵文言文的《鹬蚌相争》。
3.2.3 原著阅读
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引导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学了《昆虫的口袋》引导学生读《昆虫记》。
3.2.4 补白阅读
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引导学生感悟这首诗中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教学的重点,特别要弄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和“寒”的真正含义。但仅仅就56个字讲,学生是很难领悟到这一点的。可以带着学生拓展读《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等故事,学生就会对这一中国革命史上乃至世界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了解得更加全面、深入。
3.3 结合学生实际,适度删减整合阅读
现行教材中也有一些篇目不但篇幅过长,而且读起来乏味,教师在教学时很难把握,学生也不愿意阅读,我们就可以删掉,补充一些学生喜欢的符合单元主题的美文。还有一些文章,主题是一样的,但散布在不同的单元,这时就可以进行整合学习。比如五年级的《师恩难忘》《装满昆虫的衣袋》《推敲》《在大海中永生》《艾滋病小斗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少年王冕》等都是写人的,有的描写人物典型事迹,有的凸显人物品格,就可以整合起来学习。通过学习了解文章写了人物的哪些事迹,体现了人物什么精神,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整合学习,学生明白了都是写人的文章,但写作手法各不相同,再拓展阅读一些写人的文章,巩固认识。
4 结论
总之,教师必须严格地按照小学语文扩展阅读教学的要求,积极地进行扩展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并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加大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力度,激发出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小学生的视野,才能达到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其后期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惠娇.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J].考试周刊,2015.46.
[2]张婵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拓展”策略初探[J].新课程(中),2017.10.
[3]何淑芳.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